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后,为了让给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冰雪运动,国家和各地方出台众多政策保障“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实施。但由于校园冰雪开展较晚且发展较为滞后,无法满足冰雪运动在中小学推广的需求。本文以吉林市中小学冰雪进校园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PEST分析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吉林市冰雪进校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合吉林市中小学冰雪进校园开展所面临的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环境因素,分析吉林市中小学冰雪进校园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威胁,建立SWOT-PEST分析矩阵,深入剖析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结果如下:1、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国家、地方出台众多冰雪政策以保障冰雪进校园的实施。但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有待考验,存在监督监管体制不健全、评价不全面、检查不经常等问题,监察部门之间联系性较差,职能较为分散,同时校园冰雪对政策依赖性较强。2、政府加大了对冰雪产业和教育事业的投入,使学校冰雪活动具备了一定的现实保障,保证学生在校内参与冰雪活动实现零投入。但吉林市经济发展缓慢、物价上涨较快与冰雪运动的高消费性导致多数学生在课外并未参与冰雪运动,只有16.9%的学生转化为冰雪运动经常人口。3、吉林市冰雪资源丰富、场地众多,积极承办各类大型冰雪比赛与全民冰雪活动,输送、培养大量运动员、教练员与冰雪项目社会指导员,极大的促进了冰雪运动在各个阶层的发展。推动了校园冰雪活动与冰雪俱乐部、运动队的建设,组织学生参与了各种形式、不同级别的冰雪比赛。4、校园冰雪运动开展较晚且受到学习任务重、没有专业指导、经济条件、场地器械、交通不便、课程不完善、运动安全以及自身等多方因素影响。场地器械受到规模和数量的影响多采用轮流上冰雪体育课的方式。除中考外体育学科不作为考试科目,并且没有将运动技能列为考试项目,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忽略了体育的作用,这些不利因素影响着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的提高和养成。5、吉林市冰雪运动基础较好且认识冰雪运动的媒介途径日益扩展,男生参与度、兴趣与家长支持度大于女生,中学生参与度大于小学生。学生参与度与兴趣程度、家长支持度、家长参与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影响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6、冰雪运动器材和“早地化”的研发、应用对冰雪进校园起到促进作用,吉林市冰雪专项教师与高水平教师缺乏,但具有较为完善的体育教师培养体制。再根据总结得出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即增长型规划(机遇+优势)、多元型规划(威胁+优势)、扭转型规划(机遇+劣势)、防御型规划(威胁+劣势),为吉林市中小学冰雪进校园的发展提供参考。趋利避害提出以下几点发展规划与建议:1、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宣传吉林冰雪产业,研发、制造冰雪器材,普及冰雪项目的“旱地化”改良,积极推广冰雪运动。2、依据国家、地方政策积极发展中小学冰雪活动,建立健全检查机制,完善相关部门监督监管职能,确保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校企合作,加强政策的可持续性。3、持续增加对校园冰雪活动的资金投入,以政府购买社会资源和器材、铺设校园冰场和公益冰场的方式保障学生参与冰雪运动,克服冰雪运动的高消费性。4、根据本地区、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冰雪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场地和教师特点,全面优化课程组织实施。将冰雪运动安全教育纳入冰雪课程,加强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安全意识与规范行为,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冰雪运动水平。5、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冰雪专项和高素质人才,通过冰雪理论和实践提高体育教师、教练的冰雪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加强校园冰雪俱乐部与运动队建设,承接、举办各类冰雪赛事,选拔竞技人才并促进学生冰雪运动习惯的养成。6、将体育科目加入各阶段升学考试并提高所占分值,建立冰雪课程评价体系,将冰雪运动考核纳入学生学业评价,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合理安排冰雪课程与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中小学生冰雪活动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