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句是影响人们语言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语言信息传输量的剧增,社会语病也呈高发态势。研究如何克服病句、利用病句、转化病句也就成了语言应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现代汉语病句作了一番全方位的审视和扫描,主要内容为:(1)综述病句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评价了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有影响力的著作;(2)提出了病句的界定方法,分析了病句的主要类型; (3)阐释了对病句的辩证认识和对病句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分了几组易混淆的概念; (4)回应了学术界关于建立病句学的设想。文中的主要见解有:
第一,以王希杰先生的“病句生成学”为界,将现代汉语的病句研究划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为基础研究时期,主要依据规范的语言观,对病句作静态的评析与修改。其后期为系统研究时期,主要依据系统论的方法,对病句作动念的观察分析,强调辩证地认识和利用病句。
第二,关于病句的定义,在比较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之后,文中认为应该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概括法,即:病句是不合乎语音规范,不合乎用词习惯,不合乎逻辑事理,不合乎语法规则,不合乎修辞要求,又不能正确表意、令人费解的句子(符合其中的一项即可判为病句)。
第三,关于病句的类型,文中主要从三个角度划分: (1)句法形态类,包括语序错乱、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杂糅等。(2)修辞意义类,又分为两小类:消积修辞类和积极修辞类。前者包括生造词语、误用词义、混淆词类、苟简赘余和一义两歧等;后者主要指对偶、排比、夸张、顶真等各类辞恪的误用。(3)逻辑思维类,主要包括偷换概念、转移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否、限制不当、关系失合等。
第四,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病句并不完全是消积的东西,它也有存在的价值和可利用的途径。其价值主要表现为:可作为研究的对象或材料,可转化为规范的表达形式(如“非常男女”、“打扫卫生”),可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如“您昆明了吗?”)。其利用的途径有:制成病句“标本”,帮助人们学习语法修辞;在文学作品中利用病句来营造氛围、刻画人物:把某些病句转化为修辞手段,升华为一种语言技巧。
第五,病句类型中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成分多余、语义歧义等,语言运用中又有与己相反的成分省略、超常搭配、修辞羡余、语义多义等。文中分析比较了省略与残缺、超常与不当、多余与羡余、歧义与多义的相同与不同,划清了正误和文野之间的界线。
第六,病句、规范句和艺术佳句之间的相互转换是病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提出了三种转换模式: (1)规范化的模式:病句、规范句-佳句;(2)失误的模式:规范句、佳句→病句;(3)艺术化的模式:规范句、病句→佳句。正向转化的手段有删减、添加、替换、调整、修正、重组等,还有对语体、语境条件的利用等。负向转化则有倒次、逆反、杂糅等。
第七,病句学的学科建设是学术界二十年前就有人提出的问题,但应者寥寥。本文在文尾作了回应,并对病句学的性质、特点、任务、范围、对象、方法等基本问题谈了一些初步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