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McMurrich首先于1906年指出左髂总静脉内存在解剖结构的异常,可能会导致左髂静脉血栓形成。May和Thumer于1956年在尸体解剖中发现左髂总静脉总会被右髂动脉压迫于第五腰椎,在髂静脉腔内形成一种嵴状的纤维样病变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1965年,Thomas和Cockett系统地阐述了髂静脉受压的临床症状,并且发现绝大部分患者为左下肢受累。骼静脉的这种病变被称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IVCS)、May-Thumer综合征或Cockett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组相关症状,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疼痛、溃疡、单侧下肢水肿等。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和抗凝治疗,但一直疗效欠佳。近来,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正广泛应用于IVCS的治疗,目前已成为治疗IVCS的主要方法。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单纯球囊扩张与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的疗效对比。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126例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腔内介入球囊扩张(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75例(男性26例,女性49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3.7岁;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PTA+Stent)51例(男性23例,女性28例),年龄22-68岁,平均47.5岁。全组患者(126例)均经足浅背静脉注入造影剂行左下肢深静脉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造影,其中27例患者顺行造影时见左髂静脉显示不清,予加做左股静脉套管针插管造影后明确病变;22例加做盆腔B超或者CT检查,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盆腔肿瘤等占位性病变。75例患者行单纯PTA治疗(球囊直径选用8mm-20mm),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3个月,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ation ratio, INR)调整华法林用量(延长至正常值的1.5至2.5倍之间);51例患者行PTA+Stent治疗(球囊直径选8mm-20mm,支架直径12mm-18mm,其中20例患者置入Bard Luminexx支架、18例患者置入OptiMed Sinus支架、3例患者置入Wallstent支架),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12个月,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用量(延长至正常值的1.5至2.5倍之间)。对于合并左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行二期手术治疗;部分合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予医用弹力袜应用。术后对病人进行随访,观察近期疗效。结果本研究无死亡病例。单纯PTA治疗组75例,14例患者有左下肢溃疡患者经抗炎换药处理,有10例患者溃疡愈合,4例溃疡面积较前缩小仍未能痊愈;15例患者小腿皮肤色素沉着消失,3例明显减退;12例患者慢性左下肢肿消失,17例仍有轻度肿胀;27例患者合并静脉曲张患者待球囊扩张后3天后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抽剥术,术后19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PTA+Stent治疗组51例,13例患者有左下肢溃疡患者经抗炎换药处理,患者溃疡均愈合;18例患者小腿皮肤色素沉着消失,4例明显减退;21例患者慢性左下肢肿消失,3例仍轻度肿胀;20例患者合并静脉曲张患者待球囊扩张后5天后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抽剥术,术后3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单纯PTA组及PTA+Stent组在治疗后3个月时,其髂静脉再狭窄发生率均有所改善,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单纯PTA组在治疗12个月后这种改善作用就趋于消失,单纯PTA组和PTA+Stent组在治疗12个月后髂静脉发生再狭窄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说明在髂静脉再狭窄发生率方面,PTA+Stent组比PTA组治疗效果明显。1例患者在支架释放过程发生髂静脉管壁穿孔,导致形成盆腔血肿,经输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支架置入后造影均见髂静脉病变段恢复通畅,支架到位并扩张良好。经DSA血管造影随访,支架无移位、断裂,无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共随访6-21月,平均14.4个月。在左髂静脉再狭窄、左下肢肿胀及静脉曲张手术后局部复发情况分析, PTA+Stent组对比单纯PTA组治疗效果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在髂静脉再狭窄方面。结论腔内介入治疗IVCS有良好的近期、中期效果。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该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现已成为治疗IVCS的首选方法。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比单纯球囊扩张有较少的左髂静脉再狭窄率,治疗效果更明显,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