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提琴教学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不同的接受群体,经过不断的发展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业余少儿小提琴教学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乐器的学习与培养中,小提琴作为其中的主流乐器,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小提琴演奏技巧复杂,需要高度的身体协调能力,所以对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求较高。在传统的少儿小提琴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对演奏技巧的训练较为关注,而忽略了少儿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心理状态,重技巧训练,轻心理关怀。这一现象导致少儿在小提琴学习过程中出现诸如对小提琴的喜爱度降低、学习效率不高,与任课教师配合度低下等问题,而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由于对儿童心理状况的忽视所致。小提琴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有着自身内在的教学规律,就学习对象而言,少儿小提琴教学方法理应与成人的小提琴教学方法不同;专业学习者与业余学习者亦有差异。特别是对处于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少儿进行小提琴教学时,更应将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引入其中,只有探索和总结适合少儿小提琴教学的方法,才能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和实施有效的小提琴教学活动。针对上述论题,本论文以儿童心理学在少儿小提琴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以业余少儿小提琴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相关文献查阅、区域性实际调查、自身教学个案实践和理论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将儿童心理学理论引入少儿小提琴教学的实践并加以应用,针对少儿小提琴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一方面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分析总结、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既尊重少儿的心理行为特征,又能系统、规范地进行正规教学的少儿小提琴教学方法。基于上述的研究思路和一系列相关理论的支撑,论文首先在第一章中对小提琴的起源、教学源流及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阐述了中国小提琴教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下我国少儿小提琴教学现状,初步构建起研究的学术理论框架;接着在第二章中详细划分了小提琴的教学对象,即专业小提琴教学和业余小提琴教学、成人小提琴教学和少儿小提琴教学。进而逐一剖析了目前不同社会群体学习小提琴的诉求和成因及心理特点差异,目的在于明确当下我国小提琴教学现状的基本情况,从错综复杂的小提琴教学活动中,分清不同的教学层次和教学对象,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以便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少儿小提琴教学中的引入和应用;为进一步阐述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少儿小提琴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寻求教学实证的支撑,在第三章中,论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少儿小提琴教学中儿童心理学应用的基本现状为调查内容,多次到实地进行调研,通过走访该区域相关少儿小提琴教学的师生,观摩了部分现场教学实况,并针对该区域较典型的少儿小提琴教学机构的师生发放了不同的调查问卷,分别收回有效教师问卷50份、学生问卷80份,收集到较为详实的相关研究数据,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了少儿小提琴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少儿小提琴教学中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引入和应用的缺失。调查结果,为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能真正将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少儿小提琴教学中,并检验其教学效果,在第四章中,论文通过对自己日常少儿小提琴教学实践个案中的教学对象,身体力行将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引入和应用在少儿小提琴教学实践中,具体做法是:将学生按不同年龄分成学龄前期儿童(3~6岁)、学龄初期儿童(7~12岁)、学龄中期儿童(13~15岁),涵盖了整个少儿年龄段的少儿小提琴学生层面,然后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组别的学生,按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和适合其年龄段的小提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制定了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少儿小提琴教学计划和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均获得了可喜的教学成果,多数学生都通过了相关小提琴考级机构组织的级别考试、有的学生还获得了不同的小提琴音乐比赛奖项。通过将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引入和应用在少儿小提琴教学的实践,进一步论证了儿童心理学在少儿小提琴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实践证明儿童心理学在少儿小提琴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小提琴教学应遵循的教学规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