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艾略特与吴宓浪漫主义诗学观之比较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S··艾略特与吴宓是二十世纪两位重要的诗人和诗学家,在现代中西文学发展史上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曾先后师从于新人文主义大师欧文·白璧德,因此在他们身上都留有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烙印。尽管如此,他们二人的诗学观点却大不相同,尤其是在“浪漫主义”这一问题上。但一直以来,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以“浪漫主义”为切入点全面比较吴宓与艾略特的诗学观,探讨在中西文化背景下二人诗学观的异同。吴宓从小开始接受传统教育,他总是以中庸的态度去面对事物。因此他提出了“合浪漫之感情与古典之艺术”的诗学主张。这一主张既肯定了浪漫主义的真挚情感又指出了浪漫主义艺术上的缺陷,可谓客观中肯。对于那些浪漫主义诗人及作品吴宓也是秉着客观的态度去欣赏评价。艾略特则不同,他是顺着西方文学史发展的潮流将反浪漫主义推向高潮。理论上,他提出了著名的“非个人化”,将浪漫主义从诗人到艺术全部否定。不仅如此,他还以非常极端的态度对浪漫主义诗人一一进行批评。他们对浪漫主义态度不同是因为他们各自的诗学理想不同。吴宓心中理想的诗学是“三境说”,艾略特则是“统一感受力”。他们不仅提出各自的诗学主张,同时又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证实自己的观点,在艺术与创作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骄傲的两个子情绪——自大和自豪进行了探讨,证明从跨文化的角度而言,骄傲的两个子结构和骄傲的过程模型是不存在文化差异
"二次葬"是土家族地区延续久远、分布较为普遍的丧葬习俗,是土家族祖先崇拜观念、渔猎经济形态、穴居生活方式以及土家族历史上"忌首"意识的体现。
本研究根据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转录组序列,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获得了脊尾白虾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基因(SHMT)。该基因cDNA全长1855 bp,其中,开放阅读框
目标是建立高精度的全球动态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全球大地测量基准动态修正与服务体系,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以及测绘行业现代化对高精度动态基准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该年度首先从理论上对全球动态地心参考框架维持中观测数据的误差特性进行了分析,对不同观测数据融合时融合方法、函数模型、随机模型构建进行研究,对全球框架观测台站动态特性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基于多项原则对全球框架核心
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理论与中国农村革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