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此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高等教育正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了“大众教育”。相应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多,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700万,较比2003年的212万翻了3倍有余。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走出校园,投入到社会建设当中,在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知识力量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和缺陷。很多初入职的高校毕业生对于社会生活的多种不适应状况,使其无法实现和完成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导致了离职率高,职业道德意识、行为失范等等现象日益凸显,引起了诸多议论。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是我们当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高校德育以及企业发展丞待解决的重要任务和课题。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针对大学生适应性、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对当今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创新点进行了阐述。其次,在适应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道德教育理论、人力资源理论、人的发展理论等辅助理论支撑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职业道德教育与适应性的关联做了相应的介绍。再次,以山东省济宁市部分重点企业中的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科学调研手段,得到当前大学生适应性、职业道德现状的真实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得出准确结论,并且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评价以及道德行为五个方面解析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的问题。最后,针对大学生适应性、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得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需从社会、高校、企业三个环境因素中进行,才能最终实现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