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试验部分是在以同一方案、连续进行11年灌溉试验研究的保护地地块上完成的。该保护地栽培作物为番茄,三种灌溉方式渗灌、滴灌和沟灌为试验处理,试验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渗灌所用渗灌管为发汗式微孔管,埋深30cm;沟灌和滴灌同当地保护地生产。灌水控制上限、下限相同,均为土壤水吸力6.3kPa(田间持水量)和40kPa,计划湿润层沟灌和滴灌为40cm,渗灌为30cm。计划湿润层湿润比沟灌为1.00、渗灌和滴灌为0.50。渗灌的单次灌水量为沟灌的1/3,滴灌为沟灌的1/2。2009年番茄种植前,测定试验处理小区0~100cm土壤剖面有机碳及各组分含量,探讨了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及剖面分布的影响,以期为保护地土壤有机培肥和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溉保护地,土壤总有机碳、总氮、碳氮比及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均呈表层土壤高、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分布趋势。(2)三种灌溉方式间土壤总有机碳及各组分含量差异明显,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0~10cm、80~100cm土层为沟灌>渗灌>滴灌,10~80cm土层为渗灌>沟灌>滴灌;在O~100cm剖面各层,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为沟灌>滴灌>渗灌;微生物量碳为滴灌>沟灌>渗灌;易氧化有机碳为滴灌>渗灌>沟灌;颗粒态有机碳沟灌>渗灌>滴灌;轻组分有机碳含量0~10cm、80~100cm土层为沟灌>渗灌>滴灌,10~80cm土层为渗灌>沟灌>滴灌;土壤腐殖酸含量和H/F在0~20cm土层为渗灌>滴灌>沟灌>,20~60cm土层为沟灌>渗灌>滴灌,60~100cm土层为沟灌>滴灌>渗灌。(3)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腐殖酸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在4.98%~12.87%、1.48%~2.82%、17.32%~75.07%、50.52%~54.91%、18.46%~47.88%、31.83%~57.07%之间。在0~100cm各层,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均为滴灌>沟灌>渗灌,易氧化有机碳为占总有机碳的比率为滴灌>渗灌>沟灌,土壤颗粒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为沟灌>滴灌>渗灌。腐殖酸占总有机碳的比率0-20cm土层为渗灌>滴灌>沟灌,20-100cm层为沟灌>滴灌>渗灌。(4)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轻组分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腐殖酸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诉,沟灌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腐殖酸的积累,滴灌有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的增加;渗灌相比较而言最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不仅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低且活性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小。因此,从农业节水、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和活性有机碳利用率方面综合考虑,保护地长期使用滴灌灌水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