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位与传统跖屈位固定在急性跟腱损伤修复术后康复中的对照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85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设定踝关节功能位固定组与跖屈位固定组,比较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两组跟腱组织愈合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探索和评价跟腱修复术后功能位固定方式对临床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病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5例,记录入组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按照跟腱修复术后所采用的制动方式分组,实验组在跟腱修复术后采用踝关节功能位(踝关节0°位)固定,对照组则术后采用踝关节跖曲位(踝关节跖屈30°-40°位)固定,两组患者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对每个拟纳入病例分别在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复查,记录AOFAS评分及ATRS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时记录患者局部感染情况,跟腱粘连挛缩情况及再次断裂情况;术后6个月时,记录患者提踵试验结果。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功能位固定对跟腱愈合及临床康复的意义。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量各25例,其中实验组平均年龄为32.08±8.06,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2.48±9.16,在50例纳入研究的跟腱断裂病例中,男性占68%,女性占32%。实验组分别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各失访1例,对照组在术后12个月时失访1例。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两组的评分均呈增高趋势;且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AOFAS评分和ATRS评分结果,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术后18个月随访时两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对AOFAS评分和ATR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数据显著的正相关。在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发生肌腱粘连挛缩1例,对照组发生肌腱粘连挛缩7例;在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提踵试验阳性10例,对照组提踵试验阳性18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随访18月的病例中均未发生再断裂及局部感染。  结论:1、急性跟腱闭合性断裂修复术后给予踝关节功能位固定的术后康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跖屈位固定,同时也能有效的防止跟腱再次断裂的发生。2、功能位固定造成的跟腱持续牵张应力有利于跟腱的愈合,加快功能锻练的进程。3、功能位固定可以减少跟腱修复术后跟腱粘连挛缩,较跖屈位固定更易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跟腱及踝关节的功能恢复。4、急性跟腱闭合性断裂修复术的功能评价方面,两种固定方式均在早期恢复较快,后期进展缓慢。终至末次随访,两组评价结果无明显差异。所以功能位固定的意义在于可以使者术后更快恢复基本功能,回归社会。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胆总管梗阻及再通实验模型,运用动物血清酶学、肝脏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及滋养层
目的:1.构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Ag85B的靶细胞,应用于CTL杀伤实验以评定结核疫苗的免疫效果。2.观察及监测有机硒与卡介苗联合运用于小鼠的安全性、脏器荷菌量,及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