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肠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种起源于结肠粘膜上皮的赘生物,发病率相对较高,有研究报道65岁以后的人群腺瘤的发病率可达30%-50%。结肠息肉主要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及锯齿状腺瘤,非肿瘤性息肉分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结肠息肉患者多数无症状,只有少数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腹泻、便血、大便性状改变等,往往于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时发现。Muto T等提出的“腺瘤-癌序贯学说”已得到公认,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应及时切除。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费用低、易于患者接受等优势,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外科手术。内镜下及时发现并切除腺瘤,可明显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美国国家息肉研究组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大肠癌的危险性可降低76%-90%。然而经内镜下治疗后,腺瘤性息肉仍较易复发,3-5年的复发率可达20%-50%,并且仍具有恶变的潜能,因此要定期行结肠镜检查随访并及时处理复发的腺瘤。以往研究发现腺瘤性息肉复发的影响因素复杂,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随访策略,并且国内关于腺瘤性息肉经内镜切除后高复发人群的大宗研究较少。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腺瘤性息肉经内镜切除后与复发相关的各种相关因素,从而能够筛选出存在腺瘤高复发率及具有癌变倾向的高危人群,以对腺瘤性息肉患者的随访观察提供依据,为内镜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提供理论指导,既能避免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又可以减轻患者行肠镜检查时的痛苦。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行大肠腺瘤性息肉切除患者(共928例)的相关资料,统计分析这些患者在随访期间息肉复发的相关情况,分别按照患者年龄、患者性别、腺瘤数目、腺瘤直径、腺瘤部位、腺瘤类型、腺瘤瘤变程度、腺瘤基底部及治疗方式进行分组统计腺瘤复发的例数,并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别行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通过单因素x2检验分析腺瘤复发与患者年龄、患者性别、腺瘤数目、腺瘤直径、腺瘤部位、腺瘤类型、腺瘤瘤变程度、腺瘤基底部及治疗方式等各种因素的相关性,筛查出与影响腺瘤复发的相关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统计推断,从而找到影响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928例符合随访标准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共249例复发腺瘤,总复发比例为26.83%。2.通过单因素x2检验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患者年龄(P=0.045)、腺瘤数目(P=0.002)、腺瘤直径(P<0.001)、腺瘤部位(P=0.049)、腺瘤类型(P=0.001)、腺瘤瘤变程度(P<0.001)、腺瘤基底部(P<0.001)、治疗方式(P=0.002)之间的腺瘤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但不同性别(P=0.510)之间的腺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患者年龄(P=0.011)、腺瘤数目(P=0.036)、腺瘤直径(P=0.029)、腺瘤类型(P=0.028)、腺瘤瘤变程度(P=0.043)、腺瘤基底部(P=0.029)等组别之间的腺瘤复发率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腺瘤部位(P=0.301)及治疗方式(P=0.866)组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腺瘤性息肉患者经内镜治疗后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需要定期随访观察。2.通过单因素x2检验分析,我们发现腺瘤复发与患者年龄、腺瘤数目、腺瘤直径、腺瘤部位、腺瘤类型、腺瘤瘤变程度、腺瘤基底部、治疗方式有关,但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腺瘤数目、腺瘤直径、腺瘤类型、腺瘤瘤变程度、腺瘤基底部是影响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腺瘤部位及治疗方式并非影响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4.如果患者符合年龄>60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10mm、腺瘤具有绒毛状结构、腺瘤具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无蒂等特点时属于高危人群,符合以上因素越多,腺瘤复发的可能性越大,需要的随访间期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