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参叶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happ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var.major为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以根茎入药。  已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30个化合物,其中26个为三萜皂苷,3个为甾醇及其苷,1个为苯甲酸。在得到的三萜皂苷中,18个为达玛烷型,8个为齐墩果烷型。研究中发现:珠子参根茎中只含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叶中只含达玛烷型三萜皂苷。珠子参根茎具有抗肿瘤、影响造血系统、提高免疫力、镇痛镇静等药理作用,三萜皂苷为主要活性成分。珠子参叶并不入药,但含大量皂苷成分,因此,为了开发利用珠子参叶资源,我们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对照品及文献对照,发现叶中尚含较多未曾报道的化合物。鉴于此,我们对珠子参叶开展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以进一步阐明其化学成分,为发现其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本课题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ODS C18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珠子参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学手段共鉴定了22个化合物的结构,他们分别是:5,7-二甲基-8-甲氧基黄酮(1),20(21),24-达玛二烯-3β,6α,12β-三醇(DHPPT-1,2),20(22)E,24-达玛二烯-3β,6α,12β-三醇(3),20(22)Z,24-达玛二烯-3β,6α,12β-三醇(4),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20(S)-原人参二醇(ginsenoside Rb1,6),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呋喃木糖]-23E,25-二烯-20(S)-原人参二醇(7),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1→6)-α-L-呋喃阿拉伯糖]-20(S)-原人参二醇(ginsenoside Rc,8),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1→6)-α-L-吡喃阿拉伯糖]-20(S)-原人参二醇(ginsenoside Rb2,9),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木糖]-20(S)-原人参二醇(ginsenoside Rb3,10),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20(S)-原人参三醇(vina-ginsenosides R4,12),6-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20-O-β-D-吡喃葡萄糖-20(S)-原人参三醇(notoginsenoside R1,13),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24(S)-羟基-20(S)-原人参二醇(vina-ginsenosides R9,15),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1→6)-α-L-呋喃阿拉伯糖]-20(S)-原人参二醇(ginsenoside Rs2,17),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20(S)-原人参二醇(ginsenoside Rd,18),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20(S)-原人参二醇(quinquenoside R1,19),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1→6)-α-L-吡喃阿拉伯糖]-20(S)-原人参二醇(ginsenoside Rs1,20),3-O-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呋喃木糖]-23E,25-二烯-20(S)-原人参二醇(quinquenoside L11,21),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23E,25-二烯-20(S)-原人参二醇(quinquenoside L1,22),6-O-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20(S)-原人参三醇(ginsenoside Rg1,23),3-O-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1→6)-α-L-呋喃阿拉伯糖]-20(S)-原人参二醇(notoginsenoside Fe,24),3-O-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1→6)-α-L-吡喃阿拉伯糖]-20(S)-原人参二醇(ginsenoside Rd2,25),3-O-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木糖]-20(S)-原人参二醇(gypenoside IX,26)。其中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珠子参苷Z,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9,12,13,15,17,19~21,22,24~2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本研究从该植物中共分离到17个以前未被发现的化合物,使对珠子参所含化学成分的了解更加明确。  本论文对珠子参叶的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进一步阐明珠子参叶的药理作用与其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实验基础,并为把珠子参叶开发为一种新的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摘 要:伊格尔顿在《文学事件》中借用言语行为理论来讨论文学的虚构性,进一步讨论文学创作的规律和文学的阅读策略,来弥补这一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的不足。在探讨这些问题的也间接证明贯穿全书的文学是“事件”这一观点。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文学的虚构性;文学事件  作者简介:巩文智(1991-),女,汉族,籍贯:山东淄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与传媒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文艺与传媒专业、传播媒体学
摘 要:日本的古典文学,大多深受东方宗教文化影响,尤其是佛教文化。《源氏物语》作为日本古典文学中最高成就的作品,便是这方面的典型。紫式部一生深受佛家思想熏陶,这使得他的创作难免显示出浓厚的佛教色彩。本文试从《源氏物语》中的佛教思想入手,发掘紫式部与众不同的佛教认同。  关键词:《源氏物语》;紫式部;佛教色彩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
摘 要:《华盛顿广场》中凯瑟琳原本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她对爱情和这个世界有着浪漫的幻想。然而,和莫里斯爱情的失败使她对爱情和对父亲盲目地崇拜幻灭。在经历了伤痛之后,凯瑟琳清楚阻碍她成长的阻力,成长为不再依靠男人的独立女性。凯瑟琳的成长过程给现代女性以启示。摆脱精神枷锁,成为理性而又独立的人是女性获得幸福生活的关键。  关键词:《华盛顿广场》;成长;凯瑟琳  作者简介:介琦(1989-),女,河南洛阳
摘 要:1990年11月19日,美国汉学界古典诗权威、哈佛大学的宇文所安教授在《新共和国》杂志上发表了Bonnie McDougall 翻译的北岛诗歌集子《八月的梦游者》的书评《环球影响的焦虑:什么是世界诗?》。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有众多中外学者对此做出回应。本文主要对宇文所安、郑敏及奚密三人的观点进行解读并对从国家与国家之间、作家与作家之间、传统与现在之间浅谈影响与焦虑。  关键词:世界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