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资阳方言的“讲”及其相关的多功能用法。资阳方言作为西南官话的一个次方言,属于成渝片,但其远离城区的乡镇受老派湘语的影响较大。该区域内表达言说行为的动词同时使用“说”和“讲”,本文主要研究日常口语中的“讲”及其相关用法。在立足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对“讲”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合理的功能定性,发现“讲”在读音上呈现讲1[?ia??3]、讲2[ka??3]共存的文白异读现象,且“讲”存在实义动词、话题标记、话语标记,自我表述标记、引语标记,标句词、信源传信标记、反预期标记、断言语气词等多种功能用法,其及物性特征、文白读音及语用变体形式在不同功能间呈有规律的分布,反映出其正处在语法化进程中。本文借助词义学、语法化、广义传信等理论框架和研究视角,把“讲”的多种功能与其词义、结构义、语用义联系起来,借助前人的相关研究,对各种用法的来源和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并对其语法化路径进行构拟。本文对资阳方言“讲”的多功能描写分析,不仅能反映方言区内言说动词用法的概貌,还能为汉语言说动词的系统化研究及语法化理论提供更多佐证。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对资阳及资阳方言进行概述,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讲”和研究范围,接着介绍言说动词及传信范畴的相关研究现状,最后说明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及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描写和梳理资阳方言中“讲”的文白异读情况以及动词“讲”的词义系统。首先梳理和比对了标准语的“说”与“讲”在该方言区的使用情况,描写“讲”的文白异读现象。接着根据“讲”后所带宾语性质的区别将动词“讲”分为基本言说动词、转述动词(进一步分为表述义和引述义)两个义类。梳理言说义动词“讲”的语法特征,归纳其宾语类型,描写“讲”在常用语境中由不同义素的增减引申而来的三类相关语境义:讲究、看重;引介、说媒和嫁;提醒、批评、骂。根据宾语来源把转述义动词“讲”分作自我表述和引述他人两个次类,并分别描写其语法特征。最后归纳实义动词“讲”的词义演变机制。第三章描写资阳方言中由言说义动词虚化而来的话题标记“讲”及其功能。梳理话题、话题标记的定义,对“讲/要讲”能够成为并顺利成为话题标记的可能性和过程进行分析。梳理并描写“讲”与情态动词“要”的组合,对形成关系从句标记“要讲/讲”的重要性。描写一个资阳方言中的次类话题标记——举例标记。对“讲”后的话题与其述题的语义关系进行描写,把“讲”后话题分为论元共指、语域式等四类。第四章主要描写和分析资阳方言中,关涉第一人称的表述义主谓结构“我讲”和完整小句“我跟你讲”在特殊语境中主观化而来的话语标记及其功能。用回归语境的方式对自我表述结构“我讲+X”细致描写和分析,区分话语表述和观点表述并理清其关系,提出一种特殊语境是话语标记“我讲”基本功能的来源。提出结构义和特殊语境义的抽象复合最终形成“我讲”的“提醒听者注意”的话语功能,并建立起一个特殊语境模型。对歧义句中“我跟你讲”提出引入语境的区分、辨别方式。细致描写不同位置的话语标记“我跟你讲”所具有的不同话语功能,并将其分为后重提示型,过度补充型和前重重申型三个大类。通过具体的会话分析,明确了在会话交际中各个不同位置的“我跟你讲”可表达的不同主观态度。第五章梳理和论证引述义动词的“讲”向句首位置的标句词“讲”语法化的机制和过程。提出进入连动结构并且前项动词的词义、词性变类是促使“讲”不断发生虚化的诱因和机制。借助语音实验,观察实义动词、引语标记、标句词“讲”读音的不同程度弱化,构拟“讲”的语法化路径。第六章主要描写和梳理资阳方言中向句末位置发展并成为传信标记“讲”的过程及其传信功能。首先,描写引述义动词“讲”及其变体在不同传信语的引导句中发挥的不同传信功能。通过对会话语篇的分析,以及对“讲”的读音分布、变体形式的分布描写和统计,发现“讲”变体形式的使用和读音分布规律主要由转述者有意识地进行选择。追补语的形式主要有“VP讲2”和“(NP)两类,并结合语篇对各自的传信功能进行了描写和分析。描写和分析了句末超预期传信标记的“讲”,指出其是由间接转述的“(NP)讲”类追补语主观化而来的过程和原因,主要关涉到结构位置、合作原则以及语境义的吸收。最后描写和分析了资阳方言中表达否定断言的一个特殊句式,并指出“讲”在这种句式中的高频使用,使其虚化成一个句末的否定语气词。第七章为结语。总结全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并指出本文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