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西藏林芝疟区人群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状况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揭示该地区人群G6PD缺乏状况,为当地的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1)对1986~2005年有疟疾病例报告的墨脱、察隅、波密、林芝、米林5个县进行G6PD缺乏调查的现场采样。对报告病例较少的察隅、波密、林芝、米林四县,根据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选择曾有疟疾病例报告或符合疟疾流行条件的乡,每乡选择1~2个行政村为调查点。每县调查总人数不少于250人。四县调查总人数不少于1000人;对于历史疟疾报告病例数最高的墨脱县,抽选了背崩乡、墨脱镇和德兴乡三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两个行政村做为调查点。全县调查人数不少于1000人。调查对象不分年龄、性别、民族,只要调查期间在调查点的常住居民均为调查对象,采集耳垂或指端血制成滤纸干血滴,用荧光斑点法进行G6PD缺乏的实验室检测。 (2)搜集林芝地区有疟疾病例报告的墨脱、察隅、波密、林芝、米林五县的历史发病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阐明林芝地区疟疾流行情况,结合该地区人群G6P[)缺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1)5个县共调查2 333人,检出G6PD缺乏患者27例,阳性检出率为1.16%,基因频率为0.0168。墨脱县调查人数为1208人,检出G6PD患者21例,阳性检出率为1.74%,基因频率为0.0230。察隅县检出G6PD患者4例,米林县检出2例,波密县和林芝县均未检出G6PD患者。各县阳性检出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7,P<0.05)。 (2)在检出的27例(36PD缺乏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9例,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与女性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P<0.05)。 (3)藏族中检出G6PD患者6例,阳性检出率为0.64%,基因频率为0.0118,女性杂合子发生率为2.33%,女性纯合子发生率为0.01%。门巴族中检出G6PD患者21例,阳性检出率为1.51%,基因频率为0,0201,女性杂合子发生率为3.94%,女性纯合子发生率为0.04%。藏族和门巴族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2,P>0.05)。(4)林芝地区1986-2005年历年累积报告疟疾病例2 086例,墨脱县累积报告病例数为2027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7.17%,这些病例主要集中在墨脱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的村镇,报告发病数较高的月份是6~10月份,其他各月均有报告,也多为墨脱县报告病例。
结论:(1)林芝疟疾流行地区人群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为0.0168,表明该地区人群中存在一定数量的G6PD缺乏症患者,对于该地区的疟疾防治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2)林芝地区疟区人群G6PD缺乏水平与海南、云南等省G6PD缺乏水平较高的人群相比相对较低,在疟疾流行期,特别是暴发流行时,仍可用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治疗。 (3)本研究首次对门巴族G6PD缺乏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研究,为我国少数民族G6PD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补充,也为群体遗传学、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资料。(4)林芝地区疟疾病例主要集中在墨脱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和察隅县境内的察隅河河谷地带,尤其是墨脱县的疟疾流行程度较高,流行情况较为严重。 (5)通过普查建立人群个体的G6PD缺乏档案将对该地区的疟疾防治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