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镇化和工业化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欠发达地区的乡村衰败问题日益显现,空心村、留守村等现象给乡村未来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我国启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更新运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旨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节约建设用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很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并在全国各省铺开。然而近十年过去了,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代表的中国乡村住区更新饱受争议。可以肯定的一面是这项建设的确整合了大量宅基地,缓解了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用地紧张问题,但另一方面,农村社区在缺乏系统规划的背景下盲目建设,由此导致了社区二次空心化、农民被上楼、小产权房泛滥等负面现象。时至今日,党中央下定决心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此前热衷于推广新型农村社区的省份也陆续放缓建设。在经历了这场大变革后,我们应该深入探索,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代表的中国乡村住区更新,究竟有怎样的更新机制?显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将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城乡规划学、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都曾对乡村发展和变迁进行过研究,目前城乡规划学对新型农村社区的研究占据主导地位,该类研究多从实际项目出发,对更新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关注较少。本文选取新马克主义学派的时空修复理论作为研究乡村住区更新的理论语境,就是看中该理论能够有效揭示资本积累的动力和产生危机的原因,有助于弥补城乡规划学科对政治、经济分析的薄弱。当然,乡村住区的发展变迁还受到除资本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本文因而借助了乡村精英、增长联盟等其他理论予以补充。具体来说,围绕着乡村住区更新机制这一中心命题,本文从“更新的动力”、“更新的组织模式”和“更新物品的分配”三个方面予以回答。文章按照“理论回顾-国内外实践总结-具体案例分析-机制归纳-优化应用”的逻辑思路进行写作。选取了山东省宁阳县堽城镇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具体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对该地区的更新过程进行历史分期研究,进而试图归纳以案例地区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乡村住区更新机制,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更合理的县域乡村社区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建议。各章节设计思路依次为:第一章为研究绪论,明确选题背景和意义,安排全文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为理论综述,系统整理了时空修复理论、乡村住区更新和其他相关理论,并综述了国内主流学科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进展;第三章为国内外乡村住区更新实践与演变研究,依托案例,揭示乡村住区更新的时空修复路径及其资本逻辑,初步提出乡村住区更新机制的研究内容;第四章为具体案例分析,分析各时期对应村庄的乡村住区更新背景、更新动力、更新过程和更新结果,并从农户迁居意愿和党员干部反馈社区运营信息两个方面简要评价了乡村住区更新的社会反应,最后对堽城镇乡村住区更新的时空演变和机制变迁进行了纵向梳理;第五章为更新机制探讨,提出了动力机制、组织机制和分配机制三大机制并予以详细阐述;第六章为机制优化,对本文提出的乡村住区更新三大机制分别给予优化建议;第七章为研究总结,对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创新点和不足进行了诚实的评价,最后对未来仍需深化研究的方向予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