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是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
南中国海长期以来被公认为浅海地区和热带生物多样性的全球中心。南中国海的近岸海域中,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以及海岸湿地等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然而,由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南中国海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南中国海湿地资源遭受了陆源污染、过度捕捞、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严重破坏,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了威胁,因此,湿地保护研究迫在眉睫。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实地调查、统计来确定湿地保护区,先调查每块湿地的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对其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再结合各项因素确定湿地保护区。由于湿地地处水陆交界的过渡部位,内部地形复杂,杂草繁生,多泥沼,采用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不仅耗时、费力、效率低,而且许多地段由于环境恶劣,难以涉入,开展全面调查,再由于动物在某个地区的生存具有流动性,其生物多样性调查也显得很困难。
为了弥补传统调查方法的缺陷,本文试图利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根据湿地环境特征,从影响湿地形成因素出发来确定湿地保护区范围。我们知道,影响湿地形成因素主要有:地质地貌因素,气候因素,水因素,土壤因素,植被因素和人为因素,而最能体现湿地环境特征的主要有植被因素,水因素和环境因素。因此,本文选取植被指数和温度作为湿地保护区划定的基本依据,利用遥感数据(NOAA/AVHRR),反演出南中国海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海陆表面温度,根据滨海湿地分布的空间规律,在植被指数图和海陆温度图像上采点、分析,确定湿地保护区的植被指数阈值和温度阈值。再根据不同指标的阈值分别选定湿地保护区范围,然后利用GIS的缓冲、叠加分析功能,综合各项指标最终确定湿地保护区范围。
最后对确定的湿地保护区进行检验,以环境学院根据2002年的TM影像和环境指标确定的南中国海六大重要湿地示范区作比较,发现所选的湿地保护区包含了五大重要示范区,只有一个不在保护区内,这是因为这个示范区所属的NOAA数据范围受云层影响而未能被选中。由此可见,根据植被指数与温度指标来确定湿地保护区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