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念觉知是指个体全身心地关注自己当下的体验,并对自己的这种体验持一种非评判性的接受态度,它不仅是一种对当下体验的觉知状态和特质,也是一种心理干预技术。作为干预技术时,正念觉知可以降低抑郁情绪、预防抑郁症复发的作用已经得到普遍认可。而目前关于正念觉知的测量研究仅仅局限于量表的修订与开发,并从被试觉知水平的角度和实验的角度去探究正念觉知的作用,没有从被试质性差异的角度去分析,大部分研究都假设被试群体是同质的。国外已有研究表明正念觉知对不同类型被试群体的作用有不同的效果。本研究从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出发,采取三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究性分析,以从被试质性差异的角度考察正念觉知的潜在结构。 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来自浙江省和河南省的6所大学的68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通过对现有的几个正念量表进行讨论后,决定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作为测量被试正念水平的工具,以抑郁自评量表(SDS)为效标量表对FFMQ测验所得结果进行效标效度检测。测验实施之前,先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检验测验数据的科学性。测验所得数据,利用Rasch模型、混合Rasch模型和潜在类别模型同时进行分析,数据分析软件采用Mplus软件、WINMIRA2001、Amos21.0和SPSS21.0等。三个模型代表不同的潜在结构取向,其分别代表连续的和分类的。 研究结果与结论:在测验结果分析时,我们主要从模型选择、模型拟合、类别命名和潜在类别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混合Rasch模型下的每个类别的模型拟合大致较好,能较为客观真实地刻画被试的正念觉知特征。大学生的正念觉知潜在结构是分类的,共有4个类别,分别命名为;“高水平正念觉知”、“自我觉知倾向”、“环境觉知倾向”以及“低水平正念觉知”,所占比例分别是36.2%、29.3%、21.6%和12.9%。每个潜在类别都具有特性,“高水平正念觉知”组的被试在进行正念觉知时可以同时深刻觉察到外界环境和自我因素的共同体验,在描述这些觉知因素的项目上得分较高;“自我觉知倾向”的被试则将觉知指向自我方面的因素,如情绪、思维、生理等,在描述这些自我因素的项目上得分较高,而在其他项目上得分较低;“环境觉知倾向”的被试则是将注意力指向在了外部因素,如他人、自然环境等,这类被试在觉知这类事物时表现出较高的正念觉知水平;“低水平正念觉知”的被试则是在所有情境下都无法进行较好的正念觉知,这类被试很难进入正念觉知的状态。结果揭示了大学生进行正念觉知时的不同觉知倾向(潜类别),并分析了不同潜类别被试的特征以及不同潜类别在个体变量上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在国内首先从潜变量的角度研究了大学生的正念觉知,而不同正念觉知潜类别对情绪等干预及其应用将成为当前与将来研究的热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