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溶剂热条件下用两亲配体合成了几种镧系-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并对它们发光性质做了研究;二是继续本实验室工作,利用在溶剂热和PPh3存在条件下能够实现无机硫到有机硫的转化,用CuSCN作为起始物,合成了系列的CuSCN/CuCN无限网络结构的配合物,并对其性质作了初步研究。本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背景,重点介绍了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晶体工程研究,以及设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调控因素。主要介绍了镧系-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以及(硫)氰化亚铜盐的含氮杂环配位聚合物研究进展。同时对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进展作了阐述。第二章介绍了用配体L1(2,6-二吡唑基吡啶2, 6-di(pyrazolyl)pyridine)在不同条件下合成的一系列镧系-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采用溶剂热方法,得到了五个不同的镧系-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PrAg3L1(NCS)6]n (1),[PrAg3L1(NCS)6]n (2),[CeAg3L1(NCS)6]n (3),Pr2Cu4(L1)4(SCN)10 (4),[PrCuL1(H2O)2(SCN)4]n(5)。配合物1和2互为异构体,配合物1是一个含有一维银链的厚的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2是一个含有Ag3S3椅式六员环的三维结构。配合物3和1是同构的。配合物4是一个零维结构。配合物5是一个以Cu和Ce为四连接点的三维结构。配合物1-3都具有较强的固态荧光。荧光谱图表明配体L1起到了能量天线的作用。这五个结构充分说明根据镧系和过渡金属的不同性质选用两亲配体SCN-是一个构筑列镧系-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有效方法。第三章利用在溶剂热条件和在含膦配体存在下,用CuSCN作为氰化亚铜来源的原位合成方法,控制条件,合成了七个CuCN-CuSCN网络结构:[M2L2(SCN)2]n [M=Cu(6),Ag(7)],[Cu3L2(SCN)2(CN) ]n (8),[Cu4(L2)(CN)4 ]n (9),[Cu3(L2)(SCN)(CN)2 ]n (10),[Cu4.5L1(CN)4.5]n (11),[Cu4(L1)2 (SCN)6 ]n (12) (L2=2,6-二[3-(2-吡啶基)1-吡唑基]吡啶2,6-di[3-(2-pyridinyl)pyrazol-1-yl]pyridine)。配合物6是一个双层波浪形层状结构,7和6是同构的,配合物8,9,10是三个一维带状结构,配合物11是一个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12是一个一维链状结构。研究发现,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PPh3用量能够控制CuSCN的脱硫程度,从而得不同的CuCN-CuSCN网络结构。此外我们对配合物6-11的发光性质也做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