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槐角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记载其用于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肠热便血,痔肿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为常用中药。槐角中含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三萜皂苷、生物碱、磷脂、氨基酸以及多糖等。黄酮是槐角中的一类主要活性成分。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该植物化学成分鉴定与分离研究为较广泛,而对于其质量评价与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涉及较少。本研究以槐角为载体,以黄酮类成分为研究对象,以液质联用(HPLC-MS)技术为分析手段,探讨复杂体系中中药成分与其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HPLC-MS技术对槐角中的6种黄酮类成分同时进行定量及统计学分析,为槐角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手段。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药学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及人类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本研究建立大鼠口服槐角提取物后血浆样品中包括槐角苷、染料木苷、染料木素、芦丁、槲皮素、山奈酚在内的6种黄酮的HPLC-MS定量分析方法,探索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建立灌胃给予大鼠槐角提取物后,大鼠胆汁和尿液中6种黄酮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其体内排泄规律。本文对槐角药材的多组分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将有益于临床的合理应用。第一部分液质联用法同时测定槐角中6种成分的含量及统计学分析目的:建立同时分离、测定槐角中槐角苷、染料木苷、染料木素、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6种黄酮类成分的HPLC-MS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槐角药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分类和区分30批不同产地的槐角药材。方法:液相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有0.5‰乙酸),流速为0.8mL/min,分析时间为8min,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TurboV离子源,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进行负离子检测。源喷射电压(IS)为-4500V,雾化温度为650℃,雾化气(GS1, N2)为60psi,辅助气(GS2, N2)为65psi,气帘气(N2)为25psi。实验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04),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小于3.12ng/mL和12.5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2.07%和2.44%。平均回收率的范围为96.2%~103.3%,48h内的稳定性良好。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30批槐角药材成功分类区分,证明其道地药材质量最佳。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为槐角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第二部分液质联用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6种黄酮类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测定大鼠血浆中槐角苷、染料木苷、染料木素、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HPLC-MS方法,并用于大鼠灌胃给予槐角提取物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12只大鼠被随机分为2组。大鼠灌胃给予槐角提取物(2mL/kg)后,分别于给药后0,10,25,45,60,75,90,120,180,270min(第一组)和0,1.5,3,4.5,6,8,10,12,18,24,30,36,48,72h(第二组)眼内眦静脉丛取血,制备血浆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法进行样品预处理,磺胺甲噁唑为内标。色谱条件:反相Diamonsil C18柱(150×4.6mm,5μm),流动相为A(甲醇):B(0.5‰乙酸水),梯度洗脱:0-1.5min,35%A~75%A;1.5-6.0min,75%A~95%A;6.0-8.0min,95%A;后运行8min,柱温为25℃,流速为0.8mL/min。质谱条件:ESI源,源电压(IS)-4500V,源温度(TEM)650℃,雾化气(GS1, N2)60psi,辅助气(GS2,N2)65psi,气帘气(N2)25psi,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进行负离子检测。采用多反应监测-信息依赖-增强型子离子扫描(MRM-IDA-EPI)模式对6种化合物结构进行确认。6种被测成分及内标的监测离子对分别为sophoricoside (431.1/267.9), genistin (431.1/267.9), genistein(269.0/133.0),rutin (609.2/300.0),quercetin (301.0/150.9),kaempferol(284.9/93.0),IS(252.0/155.9)。结果:所建立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稳定性、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均符合要求,被测6种有效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药代动力学试验数据表明,被测成分可分为2类,即黄酮苷(槐角苷、染料木苷、芦丁)和黄酮苷元(染料木素、槲皮素、山奈酚)。黄酮苷口服给药后约1h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而黄酮苷元达到血药浓度峰值约需10~12h。消除速率常数k变化范围:黄酮苷0.0117~0.0201,黄酮苷元0.0011~0.0016。说明口服给药槐角提取物后黄酮苷首先被吸收,然后黄酮苷元再被吸收,且黄酮苷元消除较慢。染料木素出现双峰现象,推测可能与肝肠循环及槐角苷和燃料木苷的代谢有关。结论:本研究采用LC-ESI-MS-MS法,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槐角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可用于槐角中6种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槐角6种有效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定量分析,该法对槐角药材的体内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传统中药槐角的临床应用。第三部分液质联用法同时测定大鼠胆汁和尿液中6种黄酮类成分及排泄动力学研究目的:建立HP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口服槐角提取物后胆汁和尿液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进行排泄动力学研究。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有0.5‰乙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负离子监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内标为磺胺甲噁唑(SMZ)。大鼠灌胃给予槐角提取物2.5mL/kg,胆汁按照0-2,2-4,4-6,6-8,8-12,12-24,24-30,30-36h收集,尿液按照0-4,4-8,8-12,12-24,24-36,36-48,48-60,60-72,72-96h时间段收集。样品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结果:胆汁和尿液中6种化学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2),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相对误差RE均在±15%内。在胆汁样品中提取回收率范围是64.9%~81.5%,基质效应范围是85.7%~105.5%。尿液样品中提取回收率范围为66.7%~83.2%,基质效应范围为87.4%~103.0%。胆汁及尿液样品稳定性良好。胆汁排泄药动学试验表明,6种黄酮类化合物在36h之内基本排泄完全,累积排泄百分数分别为0.058%,0.712%,0.966%,0.026%,0.261%,0.680%。尿液排泄药动学试验表明,6种化合物在96h基本排泄完全,排泄百分数分别为0.049%,0.156%,0.133%,0.111%,2.763%,2.028%。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HPLC-MS法测定了大鼠胆汁和尿液中槐角6种黄酮类成分,并研究了其排泄动力学。方法准确,结果可靠,可满足中药材在生物基质中的排泄研究。该法对槐角药材的进一步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