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关于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有研究表明,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HA)、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总IgE水平可反映疾病的病情变化,这对于监测病情和疗效判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在临床上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发病率较高,为皮肤科常见疾病,其病因比较复杂,药物治疗有效,但停药后易复发,因此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而针刺治疗以副作用小、疗效持久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关于针刺治疗的作用疗效得到公认,但机理虽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至今仍无客观的实验室指标进行病情的监测和疗效的判定。本实验采用针刺治疗不同型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观察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组胺(HA)、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总IgE水平变化。一方面试图从临床与血清学指标两方面来评价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观察针刺治疗对组胺(HA)、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总IgE水平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材料与方法:(1)治疗组:来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大连皮肤病医院医院皮肤科门诊,共30例。所有患者均为临床症状典型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表现为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病程常达数月或数年。排除红斑狼疮、天疱疮、皮肌炎、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和其他严重系统疾患及其他过敏性疾病,并且就诊前未曾服抗组胺制剂、2个月内未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影响全身免疫功能的药物。将这些患者按照病情辨症分为5个治疗亚组分别给予相应的针刺治疗(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治疗:10㎎,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参考文献:<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鞠爱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