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和比较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中属AO分型A2、A3、B1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运用前景。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医院骨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肱骨近端骨折且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45例病例。本研究所纳入的病例中女性31例,男性14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保守治疗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整复、超肩夹板固定结合患肢垂直牵引甩肩;B组手术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加压锁定板(LCP)固定。比较两组复位后通过X线片显示的骨折复位优良情况,治疗后第4周,第8周,第24周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X线片显示的骨痂生长情况。并采用SPSSstatisticsl7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骨折复位情况A组病例通过中医正骨手法整复后根据骨折复位后X线检查标准,其中优有6例,良有11例,满意有5例;B组病例通过切开复位后根据骨折复位后X线检查标准,其中优有16例,良有例7例,满意有0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例治疗4周、8周、24周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4周后,A组病例的肩关节评分为61.45±4.85,B组病例肩关节评分为59.96±5.1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周后,A组病例的肩关节评分为83.68±3.05,B组病例肩关节评分为80.61±6.1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后,A组病例的肩关节评分为92.55±2.46,B组病例肩关节评分为90.00±4.7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病例治疗24周后健侧与患侧的Constant—Murl ey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24周后,A组病例健侧的肩关节评分为93.05±1.73,患侧的肩关节评分为92.55±2.4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后,B组病例健侧的肩关节评分为92.26±2.07,患侧的肩关节评分为90.00±4.7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骨痂生长情况在治疗4周后,根据骨痂生长评判标准,A组病例0级0例, Ⅰ级2例,Ⅱ级14例,Ⅲ级6例,Ⅳ级0例;B组病例0级5例, Ⅰ级12例,Ⅱ级6例,Ⅲ0级例,Ⅳ级0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周后,根据骨痂生长评判标准,A组病例0级0例,Ⅰ级O例,Ⅱ级2例,Ⅲ级12例,Ⅳ级8例,B组病例0级0例,Ⅰ级3例,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0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后,根据骨痂生长评判标准,A组病例0级0例,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0例,Ⅳ级22例,B组病例0级0例,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1例,Ⅳ级2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回顾性研究可以发现对于肱骨近端骨折中属于AO分型中的A2、A3及B1型骨折采用保守治疗(中医正骨手法整复、超肩夹板固定结合患肢垂直牵引甩肩)虽然在骨折复位上略差于手术组(切开复位肱骨近端LCP固定)但在骨痂生长速度及肩关节功能恢复上均明显优于手术组。对于此类的肱骨近端骨折,A组治疗方法通过中医正骨手法整复、超肩夹板固定结合患肢垂直牵引甩肩,开始即避免肩关节的绝对制动,提供了最早期的关节活动机会,有效的减少了软组织粘连,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快较好。此外,此方法有效的保护了骨折局部的软组织铰链,极大地减少了对骨折断端及肱骨头血供的损伤,且无手术切开后瘢痕修复粘连之弊端。故A组病例在骨折愈合速度,肩关节功能恢复均明显优于B组病例,而且其远期的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肱骨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减小。对于肱骨近端骨折中AO分型中的A2、A3及B1型骨折采用A组的保守疗法,其固定牢靠,功能锻炼早,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