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早期的“干栏式”到现代的都市圈,作为与人直接联系的生活环境,室内空间的形态表现随着时代变迁和技术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在生活方式改变的今天,低碳、高效、秩序的诉求成为室内空间设计中新的课题。室内空间存在双重属性,在体现物质性的同时还包含精神性,综合感、整体感很强。其形态表现协调的关键在于人的感官统一。人对室内空间的识别,其本质就是运动意识的潜在表现,包括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生理心理体验。因此,室内空间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从维特鲁维时期,设计对室内空间形态的重要意义就开始为人们所侧目。无论是密斯的“匀质结构”还是路易斯康的“间隔”,抑或者赖特“有机空间,师法自然”,无数设计者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一条更适合人使用的室内空间设计方法。任何物质的形态设计都不是孤立的,它有来自起码两方面的考虑或制约。一方面是设计者对于其功能的考虑,另一方面来自于其形式的考虑。对室内空间而言,设计过程是功能的科学,合理的基础,形式的艺术,人文的表现。从对简单功能需求和美学的表现,设计方法开始走向一条科学、理性的道路。就像杜塞尔多夫工艺美术学校的劳威利克斯(Johannes Ludoricus Mathieu Lauweriks)所坚持的那样:艺术发展的核心就是科学。有别于传统设计方法,模块化设计更为注重系统性、结构性、科学性,在追求美感的同时,更加强调功能的合理和便捷。模块化设计带来的,不仅仅是低碳和高效,更是对形态“理性”,“有序”的追求。事实上,几何秩序的法则一直是人类空间建造基石的掌控者。就如同密斯所认为的建筑是一种规整化的方格结构一样,把室内空间确立为某类简洁纯粹的几何形态,用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把空间体量化,规范化,使之能够更加符合不同的生产生活要求,把理性高效的规律融入室内空间,融入室内空间形态的表现,也许是模块化设计方法论对室内空间形态领域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