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持续保持大规模的顺差。特别2003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的增长。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年增长达到4600亿美元,同比增长43%。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公布的数据,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了2.8万亿美元,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已经引起了经济学界许多学者的密切关注。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但可以维护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信誉,而且可以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及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导致我国通货膨胀严重及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很大限制。面对流动性泛滥、物价高企,我国央行最早采用的办法是缩减国内信贷,具体做法是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国债来回收流动性。但是,很快央行持有的国债告罄,央行处于在公开市场上无国债可售的尴尬局面。2002年9月,我国央行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之后,公开市场操作一直以央票为主。但是,发行央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央票到期之后还会形成新的货币供给压力,同时,央行为了吸引商业银行购买央票,必须提高央票的票面利率,这样,发行央行票据来回收流动性的成本是很高的。2006年,在合并后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央行票据占负债的比例超过30%,但是我国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仍然在快速的增长。为了回收流动性,我国央行从2006年开始频繁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截止到2010年12月10,短短4年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8次,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平稳运行。为了稳定汇率,我国央行不断的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同时使用缩减国内信贷、发行央票及上调准备金等手段来回收流动性。本文就这一现象展开研究,来探讨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国内信贷及央行票据余额之间的关系。本文不仅从理论上对央行实施的各种回收流动性措施进行了分析,而且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指出货币供应量主要来自外汇储备,缩减国内信贷和发行央行票据已经基本没有操作的空间。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包括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外汇储备影响货币供给量这一问题研究成果的文献综述。第二章是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相关理论的介绍。首先,介绍了汇率、汇率制度外汇储备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货币供给方面的一些内容。包括货币供给的相关概念、货币内生性及金本位和信用货币制度的比较。最后,结合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阐述了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作用的机理。第三章介绍了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阐述了外汇储备增长导致通过膨胀的压力和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操作难度加大。第四章主要通过截取自2002年9月~2009年3月净国内信贷、外汇储备、央行票据余额及货币供给量的数据,通过对变量做Granger因果检验及协整检验得出,我国货币供给量基本完全受外汇储备主导,发行央行票据和减少对国内信贷来调控货币供给均已失效。第五章是全文的结尾部分,基于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减少外汇储备的变动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具体包括改革结售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外汇储备多元化及使外汇储备从货币形式转化实物形式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分析货币供给和外货储备的关系时考虑了信用货币(纸币)的本质及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向全世界使用美元的国家和人民征收铸币税的这一现实。再者,本文通过对合并之后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发现合并之后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净国外资产占资产的比例达到并超过100%,而净国内信贷占比趋于0,有时还为负值,在此基础上指出我们国家货币供应量基本上是通过外汇储备发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