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人群发病率较高,本病虽然可以在一定年龄后自愈且对健康无重大危害,但是由于皮损多发生在面部等暴露部位,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并且部分患者愈后遗留瘢痕凹坑,甚至导致毁容,从而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系统药物、外用药物及物理治疗等手段。传统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及调整皮肤角化等作用来治疗疾病,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在临床上耐药菌株的发生率不断提高,从而影响治疗疗效,且部分药物如异维A酸等因为安全性方面的原因,在痤疮的治疗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需要一种安全性好,疗效确切且应用方便的治疗方法用于临床。痤疮为一多形性皮肤病,包括闭合及开放性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形态,在这些皮损中存在有多种细菌,痤疮丙酸杆菌为主要的细菌之一,由于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使毛孔堵塞形成厌氧环境,导致厌氧菌如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并且能合成和储存大量得内源性卟啉,主要是粪卟啉III。当应用特定波长的光线如红光或者蓝光照射到皮损时,痤疮皮损内产生的内源性卟啉会吸收光线的能量,卟啉吸收能量后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再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杀灭痤疮丙酸杆菌以及破坏皮脂腺结构,达到消除痤疮皮损的作用。使用物理疗法的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几乎没有不良反应,不会发生耐药等现象,而且治疗的疗效确切。但痤疮皮损自身的内源性光敏物质毕竟含量不多,单纯使用红蓝光照射疗效尚且不太令人满意,为了促进疗效,常在照射之前给予外源性光敏剂前体如5-氨基乙酰丙酸和甲基氨基酮戊酸盐,上述物质被皮损吸收后,通过体内的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生成原卟啉l X,原卟啉l X是一种强烈的光敏性物质,当痤疮的皮损受到特定波长光线照射时,不但激活皮损内细菌在自然条件下生成的以粪卟啉Ⅲ为主的光敏性物质,还能够同时激活由于施加外源性的光敏物质转化而来的原卟啉l X。卟啉被激活后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针对性的灭除皮损内的细菌和破坏皮脂腺,从而使痤疮皮损消除,病情改善,而且由于能够可逆性的破坏皮脂腺,减少皮脂的产生,治疗后也不易复发。此即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皮肤科治疗之中,不但对于尖锐湿疣、扁平疣、鲍温病、基底细胞癌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病情较重的痤疮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炎性皮损,能够使其迅速消退。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发布的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光动力疗法被推荐用于中重度痤疮的治疗。但是,按照传统的光动力操作方法进行治疗,即5-氨基乙酰丙酸制剂涂抹于面部皮损,然后使用不透膜封包药物,使之吸收和转化一段时间后,再联合红蓝光照射,常常导致患者面部皮损及其周围甚至是整个面部的红肿、灼痛,严重者会有明显的渗出,急性炎症消退后,易引发色素沉着,东亚人较欧美人种更容易出现色沉且患者对此极为介意。对于轻中度痤疮患者,由于本身皮损较少,而治疗后发生于皮损之外甚至于整个面部的红肿、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则与患者对疗效的预期有很大的落差,故此临床上极少用于皮损较少的痤疮患者。在专家共识中推也不推荐用于治疗Ⅱ度以下的轻中度痤疮患者。痤疮在临床上表现为多形性的皮损,包括非炎性皮损如开放性粉刺,闭合性粉刺;炎性皮损如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国内外多项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表明,在所有皮肤类型的痤疮患者中,炎性的丘疹脓疱型的皮损对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治疗较其他皮损更为敏感。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能明显的观察到,炎症性的丘疹和脓疱在光动力治疗后能够迅速的消退,但是对于粉刺等非炎症性皮损疗效不太明显。对于某一患者而言,虽有多种痤疮皮损形态并存,但往往会以某种皮损为主,相当一部分的轻中度痤疮患者,皮损主要表现为炎性的丘疹和脓疱,为了充分利用光动力效应对于痤疮炎症性皮损的快速清除能力,并且避免传统的光动力操作方法引起的不良反应,在本研究中,我们入选以炎症性皮损为主的轻中度痤疮患者,改变传统的光动力操作方法,使用氨基乙酰丙酸乳剂,选择性、靶向性的短程接触皮损,不再对药物进行封包,在此条件下进行药物吸收和转化,从而将光敏性物质限定于皮损部位,然后联合LED红光照射以产生光动力效应来清除炎性痤疮皮损。通过本研究试寻找不良反应轻、疗效好、适用于轻中度炎症性痤疮患者的光动力操作方法。【目的】(1)对常规的光动力操作方法进行调整,使之能够适用于轻中度炎症性痤疮的治疗。(2)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乳剂靶向接触皮损后适宜的药物吸收孵育时间,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内,筛选来我院门诊就诊的轻中度炎症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浓度为3.78%的5-氨基乙酰丙酸乳剂仔细滴涂于炎症性皮损表面,不用不透薄膜覆盖,第一组患者药物乳剂接触皮损吸收孵育1.5小时,第二组患者药物乳剂的吸收孵育时间为2小时,然后清洁洗净面部,接受红光照射,每周治疗一次,每次照射20分钟,第一次照射前患者置身于暗室环境中,在wood灯下计数有荧光的皮损。在治疗之前、治疗后2周和4周患者随访时,记录患者面部的痤疮皮损数量,包括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分析皮损计数从基线到4周后的绝对变化。根据皮损数量变化,判断光动力疗法对炎性及非炎性皮损的疗效。与此同时,在随访中也记录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在药物接触痤疮炎性皮损1.5小时后,大部分皮损在Wood灯下即可显示砖红色荧光,2小时组患者皮损荧光强度更加明显,两组患者荧光阳性皮损数/总炎性皮损数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炎症性皮损在治疗后清除迅速,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的炎性丘疹数目较各自基线改变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皮损数目无明显差异,2小时接触组在治疗2、4周后较1.5小时接触组皮损数目减少更快,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炎性痤疮皮损消退比率,按四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治疗2周时两组有效率分别是34.78%和61.90%,4周的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100%,两组间疗效差别无显著性差异。非炎性皮损消退不明显,与基线比较,两组患者皮损数目在治疗2周及1.5小时接触组在治疗4周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2小时接触组较基线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患者非炎性皮损数目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无统计学意义。根据非炎性皮损消退率,按四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治疗2周时两组有效率均为0,4周的有效率分别为4.65%和9.52%,疗效统无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不良事件多轻微,为炎性皮损在红光照射过程中有轻微到中度的灼痛感觉,少部分患者在照射后仍然有灼烧感,但是一般不超过24小时。2小时接触组灼痛感更明显,1.5小时组有1例,2小时组有3例患者出现较明显的色素沉着,但是色沉的发生部位仅限定于皮损部位。【结论】3.78%氨基乙酰丙酸乳剂靶向、短程接触痤疮的炎症性皮损1.5-2小时,然后联合LED红光照射,具有操作方法简便,能够迅速消除皮损,且不良反应仅仅局限于皮损局部的特点,适用于皮损较少的轻度至中度炎性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