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GFP结合蛋白强化GFP三分子荧光互补作用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96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将改造后的GFP(super-fold GFP,简写为sfGFP)作为三分子荧光互补方法的基础,通过应用多种GFP结合蛋白,观察其对荧光互补的影响,筛选并验证可强化荧光互补作用的GFP结合蛋白,优化GFP三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方法:  1.绿色荧光蛋白筛选:细胞转染实验检测,选取野生型GFP(EGFP)与结构改造后的superfolderGFP(sfGFP)相比下,荧光强度的差异。  2.构建我们自己的三分子荧光互补技术体系:将sfGFP拆分为三部分(GFP1-9,GFP10和GFP11),建立GFP三分子荧光互补作用的实验体系。  3.GFP结合蛋白的筛选:利用多种GFP结合蛋白在细胞水平对GFP三分子荧光互补作用进行检验,筛选出可强化荧光互补作用的GFP结合蛋白;通过GFP结合蛋白与重组装的GFP共定位,探索GFP结合蛋白是否可以结合到三拆分后重新组装的GFP上去;再通过体外实验对细胞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最后通过GFP结合蛋白与GFP的结合实验,发现GFP结合蛋白与GFP的结合位点。  4.共聚焦研究GFP重组装的定位能力:以LNMB1为研究对象使用共聚焦显微镜研究重新组装的绿色荧光是否与具有特征性定位的蛋白位置相同。  5.GFP三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的衍生:将三分子互补技术拓展到五分子互补,并进行检验。  结果:  1:通过细胞实验得出sfGFP比野生型EGFP具有更强的荧光,推断sfGFP更加适合用于研究。  2.成功构建GFP三分子荧光互补技术体系,三拆分后的GFP可以通过相互作用的蛋白牵引,重新组装得到绿色荧光。  3.发现了三种GFP结合蛋白,DARPin-GFP、GFP-enhancer和NbsfGFP能够在细胞中对三拆分后的GFP重组起到2-4倍的加强效果;GFP结合蛋白与GFP可共定位,推论出,是GFP结合蛋白的直接结合导致GFP荧光强度增强,而排出其它增强因素;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细胞实验结果;而且也揭示了GFP结合蛋白与GFP结合部位与GFP10-11这段结构有紧密联系。  4.激光共聚焦观察,结果未发现重新组装的GFP定位到具有特征性的核膜(LNMB1)上,猜测,也许是实验细胞选取或者是融合蛋白的顺序影响了实验结果。  5.GFP三分子荧光互补衍生成5个分子,无荧光,或许是蛋白较多,空间位阻效应较严重,阻碍了GFP重新结合成完整的荧光分子。  结论:  通过荧光对比,我们锁定了荧光强度较高的绿色荧光蛋白sfGFP,以它为基础成功的构建了三分子荧光互补技术模型,并成功筛选了3种对GFP三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具有加强效果的GFP结合蛋白,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了这三个GFP结合蛋白、探索了GFP结合蛋白与GFP的结合位点,将其应用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可能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灵敏度。
其他文献
启动子在转录水平上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据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发现了植物中启动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并阐述了植物启动子在未来的各项研究中的方向。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近些年人们通过研究很多方法培育新型水稻品种,其中水稻特异性启动子方面的研究成为近来的较热门领域。利用组织器官特异型启动子,对其特定性状进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水稻中分离出维管束鞘特异表达的启动子,为培
本论文利用阴离子型层状化合物水滑石(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s)的可插层性及主—客体相互作用,制备了一系列表面活性阴离子改性水滑石,并对其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
通常,将水滴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50°,滑动角小于10°的表面称为超疏水表面。当固体表面同时对水滴和低表面张力液体的接触角大于150°时,该表面称为超双疏表面。近年来,
针对葛根素(puerarin,Pue)的溶解性较差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对其在大鼠肠道的吸收进行了考察。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方法,对葛根素的肠道吸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