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制理念下的城市住区慢行系统优化策略研究——以成都芳草街道片区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7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出行安全度下降、城市生活品质降低等一系列“城市病”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由果溯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城市以“车”为本的发展模式。这种城市发展模式造成了现在我国城市大量呈现“宽马路,大街区”的布局形式,形成了数量多,规模大的封闭式小区与单位制大院,无意间扩大了街区的尺度,造成居民出行不便,增大了绕行距离。而宽大的马路,造成了车行优先的怪象,降低了居民慢行安全度与慢行环境品质。  党中央正是看到了我国大部分城市出现的城市发展症结,希望从源头解决城市发展通病,让城市发展回归到“慢行优先,以人为本”的道路上,因此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的规划意见,希望通过实行街区制的方式,构建和谐舒适的城市街道,改善城市交通结构,治理城市通病,还百姓一个便捷、安全、宜人的慢行生活,让城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城市一味的采用机动交通优先的设计模式,导致城市形态、城市道路、街区尺度都不利于慢行行为的发生,慢行系统建设长期被忽略,慢行居民慢行出行安全度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对城市住区慢行系统进行整体性优化迫在眉睫。本文以慢行系统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街区制和慢行系统理论的梳理,结合国内外实践成果,总结出街区制倡导下的慢行系统特点。并对成都慢芳草街道片区现状进行调研,对于居民出行特征以及心理需求进行问卷调研分析,总结出当下慢行系统的症结,结合国家对于街区制的相关规划要求,对住区慢行网络、慢行功能服务布局、慢行设施和慢行空间提出切实可行的街区制理念下的优化策略方向。包括便捷可达的慢行街道网络策略,高效复合的服务功能布局策略,安全舒适的慢行设施,绿色协调的公共空间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急速发展,新兴高等院校、高校新校区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全国各地。面对大量已实施和即将实施的高校规划设计,我们需要有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来进行评
三线建设为新中国工业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我国工业格局的雏形,三线建设时期遗存下来的大量工业遗产是我国工业遗产中具有相当分量的一部分,是新中国工业化历程的重要见证。作为三
当今社会,巨大的能源需求量和化石燃料日益短缺之间的矛盾凸显,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势在必行。太阳能是一种安全清洁、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的新兴可再生能源。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
夜间通风作为建筑的被动式设计方法,它具有成本低、易实现、易操作等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夜间通风技术与蓄热技术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室内热环境,使室内的空气质量处
本文主要通过以嘉鱼县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方案设计实践的基础上,探讨规划城市展览馆建筑的自然光环境设计以及人工照明光环境设计。其中自然采光主要以光与展览馆建筑空间形
本课题是关于我国小城市城市设计空间尺度的研究,研究对象为在城镇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小城市,核心是小城市城市设计适宜空间尺度模式的建构。首先,界定了城市空间尺度的概念,依
建筑遗产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整个社会信息化浪潮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受到相关人员的广泛关注,是
街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道路围合而成的城市用地的集合。通过考察街区形态的历史演变及现状特征,将街区形态与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建立对街区形态的认识体系,有助于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我国城市住区建设量呈现了几何式增长。城市住区在市场化运作开发和解决城市住房供求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两方面的矛盾。一方面,开发商绞尽脑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种种城市问题的显现使承载城市功能运转的空间网络成为关键的研究对象。本文以空间句法研究的核心成果——“城市空间具有多层级网络结构特征”为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