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T1a期肾癌(RCC)应用非阻断肾动脉后LPN(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展开探讨。方法:对2014年6月~2017年6月此阶段内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75例RCC病人展开回顾性分析,病人术前常规接受强化CT检测,确定病变情况,了解周围脏器解剖结构,明确其与病变组织关系,肾功能评估应用双肾ECT检查。根据AJCC肾癌分期和分级标准,患者均为T1a期。鉴于治疗方式方面的区别,对病人进行如下组别划分:A组:行非阻断肾动脉后LPN治疗,共计35例;B组:行完全性阻断肾动脉后LPN治疗,共计40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肿瘤信息(含数量、大小与位置)、术前患肾GFR进行记录。同时还需收集下述信息: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患肾GFR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对非阻断肾动脉后LPN的安全性与疗效加以分析。结果:在年龄、性别、肿瘤信息(含数量、大小与位置)、术前患肾GFR等方面,两组研究对象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皆为成功结果,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出现。A组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5.6±10.5)min与(83.4±8.7)min,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住院时间分别为(7.0±2.5)d与(6.5±1.9)d,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5.8±20.5)ml与(75.8±7.6)ml,差异明显(P<0.05)未输血。A组和B组术后3 个月患肾 GFR 为(40.5±10.4)ml/min、(23.7±7.3)mL/min,差异明显(P<0.05)。术后血尿A组和B组分别为2例和3例(P=0.75)。A组肾周血肿1例,行平卧引流治疗,1周好转。B组尿漏1例,经双J管引流转为正常。病理显示透明细胞癌(RCCC)68例,乳头状细胞癌(PRCC)4例,嫌色细胞癌(CRCC)3例,切缘阴性。安排12个月至30个月的术后随访时间,期间每例研究对象病侧肾功能皆正常,病人恢复良好,未见转移与复发发生。结论:在治疗T1a期RCC方面,通过比较非阻断肾动脉后LPN与完全性阻断肾动脉后LPN这两类疗法发现,前者可使术后病肾GFR明显提升,且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并发症通过术后对症治疗均顺利恢复,符合安全性要求。可见,将LPN用于T1a期RCC的治疗,具备可行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