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验数据表明中国农村劳动力仍有转移的空间和必要,而现实迹象却预示中国传统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难以延续。虽然目前的民工荒和用工荒现象并不代表中国人口红利的结束,但人口转变的确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在第一次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同时,农村劳动力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将保证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无限量发展。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很多问题单靠农村劳动力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尚难奏效。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处于瓶颈期的状态下,一种新转移形式—一区域劳务品牌伴随着民工荒现象悄然产生。随着劳务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由劳务输出向劳务经济转变已成必然,也预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渐由自发性行为阶段,渐入品牌导向时代。区域劳务品牌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有效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平稳和持续转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区域劳务品牌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体系,对各地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市民化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供需矛盾分析的基础上,以区域劳务品牌为研究视角构建研究框架,深入分析区域劳务品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理、效果及路径,并提出区域劳务品牌推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在回顾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历程和分析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并对区域劳务品牌的状况和问题进行具体总结。从就业偏离度和就业弹性及转移意愿角度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供需分析,总结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供需矛盾,并且认为区域劳务品牌将有效化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矛盾。其次,本文分别运用结构主义方法、新古典主义方法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从外生和内生两个视角研究区域劳务品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理。结论认为,提高区域劳务品牌的品牌承诺度将有效填补农村劳动力的吸纳缺口;品牌劳动力较普通劳动力更具转移动力;工业品消费支出、多样性偏好、品牌外部性强度、品牌劳动力比重与劳动力转移均呈正相关,转移成本与劳动力转移呈负相关,且品牌劳动力较普通劳动力可承受更大的转移成本。在此研究基础上,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H-T模型相结合,以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为切入点,探讨区域劳务品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果,并对转移成本及其上升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再次,本文以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为研究路径,分析区域劳务品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作用发挥。宏观和中观层面,区域劳务品牌的构建与组织化运行有效地解决产权弱化和组织缺失的问题。通过博弈分析明确地方政府在区域劳务品牌的构建与运行中的重要性,并在案例分析基础上对政府职能进行明确定位。微观层面,区域劳务品牌的功能模型和甄别机制有效地解决劳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建立区域劳务品牌功能模型均衡求解区域劳务品牌信号甄别机制发挥作用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本文结合区域劳务品牌的现实可行性,从总体战略层面提出了区域劳务品牌推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四点政策建议: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统一劳动力市场;深化制度改革,健全劳动力社会保障;发展城镇经济,优化劳动力就业环境;改革土地制度,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