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疮痂病主要由植物病原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引起,在世界各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感染疮痂病菌后,受菌株产生的毒素影响,薯块的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痂状病斑,使薯块质量下降,降低了马铃薯的商品价值,从而造成经济损失。该病在我国大部分产区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前期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种马铃薯疮痂病新致病菌,代表菌株为CPS-2。本文利用生物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了鉴定,并运用PCR和Southern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毒素合成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根据柯赫氏法则,通过盆栽接种试验对CPS-2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接种CPS-2菌株可使新生薯块产生典型的疮痂病症状,病薯病斑呈痂状凸起,细胞木栓化,严重的皮下组织褐变坏死,呈大面积凹陷黑褐斑;同时发现该菌株的致病力强于测试的S. scabies菌株。本研究对CPS-2进行了生物学特征分析和16S rDNA序列分析。CPS-2菌株的菌落呈灰色,孢子丝松散螺旋状,孢子圆柱形,表面光滑,大小为1.401μm×0.893μm,产生黑色素和H2S,最低生长pH值为5.0,能以果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木糖、蔗糖、鼠李糖、棉籽糖、肌醇为单一碳源,能以羟脯氨酸、甲硫氨酸和组氨酸为单一氮源,对苯酚(0.1%)和结晶紫(0.5μg/mL)敏感,对青霉素(10 IU/mL)不敏感,能分解利用淀粉,使明胶液化。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其与Streptomyces galilaeus同源性最高,达99.5%。结合生物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将其鉴定为为Streptomyces galilaeus种。根据已报道的马铃薯疮痂病菌中存在的毒素合成相关基因(txtA,txtB,txtC和txtD)分别设计引物,以CPS-2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结果表明获得的txtA片段可用作毒素基因的探针。将该探针与CPS-2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验证结果为阳性,说明该马铃薯疮痂病新致病种Streptomyces galilaeus CPS-2含有txtA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