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典戏剧中王昭君形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HY1964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中日古典戏剧中共同出现过的王昭君形象作为研究对象,以元杂剧《汉宫秋》和能乐《昭君》为例,细致地分析和比较了王昭君形象在中日两国古典戏剧中的异同,并且结合两国的文学传统和文化心理,分析了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对王昭君形象构建的影响。第一章,首先简要梳理了昭君故事在中日两国戏剧形式诞生之前的发展流变,通过梳理可以看出,昭君故事的模式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成熟起来的,并且从思想内容上逐渐发生了变化,由怜悯昭君坎坷的身世发展为歌颂她为国家和民族牺牲个人利益的壮举,而日本古典文学更多地注重昭君故事中个人情感的悲剧,鲜少与政治主题相联系,维持了昭君柔美哀怨的气质形象。其次从叙事方式和悲剧构成两个方面分析了元杂剧《汉宫秋》和能乐《昭君》之间情节的异同,指出两部作品均是对各自国家昭君题材文学创作模式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章,从明确人物身份的戏剧线索,凸显人物性格的参照体系以及深化人物内涵的意象使用三方面入手,结合文本及舞台装束分析和对比了元杂剧《汉宫秋》和能乐《昭君》中王昭君形象的异同。两部戏剧虽然都将王昭君刻画为具有纯洁品格的正面形象,但是元杂剧《汉宫秋》更加注重昭君形象在现实社会中的伦理意义,注重以“善”来凸显她的“美”,以投江自尽的结局强化了王昭君至善至刚的品格特征;日本能乐《昭君》则是将昭君形象放置在亲情线索中,让她在结尾处作为“人情”的化身,以超自然的灵魂形象出现,赋予了昭君娴静脱俗的“美”,刻画出至柔至真的昭君形象。另外,在本章第三节中概括性地列举了昭君形象在中日其他古典戏剧中的体现。由此可以发现,后世昭君戏中塑造的昭君形象大多沿袭并发展了《汉宫秋》中所构建的形象的元素,不断丰富着昭君形象的艺术内涵;日本的涉及昭君题材的其他古典戏剧大多是截取昭君形象或昭君故事中的部分因子来构建全新的情节内容,基本维持了昭君形象在日本古典文学中柔弱哀怨的一贯风格。第三章,主要针对以上两章总结出的王昭君形象在元杂剧《汉宫秋》与能乐《昭君》中的差异,本章分别从戏剧生产者的创作观念和戏剧消费者的接受心理两方面论述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创作观念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文学创作的传统和作品产生时作者所处时代环境的差异,中国古典戏曲“以善为美”的创作观念与日本古典戏剧“以情为美”的创作观念间的差异是王昭君形象在两国戏剧中体现出的不同性格特征的根本来源,而元杂剧与能乐面对的不同观众群体之间审美情趣、生死观念的不同,也是影响戏剧人物在观众内心中的心理形象构建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俯卧位-侧卧位-仰卧位"三部"理筋手法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cogenic low backpain,DLB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90例DLBP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和药物组,每组各145例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的增长,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已经到了有实质性进展的前夕。而上海作为中国以“四个中心”建设为目标,且已经有相当基
介绍了一种连续重整催化剂再生新方法,该方法侧重于再生烧炭过程的改进。分别就再生气体流动方式、烧炭环境中的水含量及烧炭温度等方面与目前工业应用的再生方法进行了比较
研究目的:压力性尿失禁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于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因不能控制漏尿症状而需长期使用尿垫,不敢长途旅行,畏于参加社交活动,并产生抑郁、自卑等情绪,这些都严重
通过对连续重整催化剂再生工艺过程的探讨,分析了催化剂高温干燥后直接用氮气吹扫、置换对催化剂活性的负面影响;介绍了洛阳分公司对高温干燥后催化剂采用“先在高含氧气氛下
老年人是弱势群体,需要外界的保护,尤其是身体和精神方面深患各种疾病的失能老人更需要全面、细致、长期的照顾。因受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在我国家庭养老成为主要
针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5.0 Mt/a常减压蒸馏装置加热炉排烟温度高、热效率低的问题,结合该公司实际生产平衡状况、投资费用及检修工期等方面的情况,提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征收纠纷大幅增加,各利益主体间常发生激烈冲突,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目标群体分析是用于分析目标群体对政策态度及其态度影响因素的方法,文章在政策科学
<正>历史上对虐恋原因的研究都基于它是病态的观点,但在福柯看来,虐恋是人的一种自愿的选择,是人对快乐的追求,完全是后天选择的结果。金西性学研究所的格伯哈德(PaulGebhard
近年来,国际HPM领域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HPM研究者走出象牙塔,进入教学第一线,教学实践成为HPM领域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成为HPM研究者建立,检验与发展理论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