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碎片激光测距关键技术研究及实现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碎片是人类空间活动的产物,随着人类航天活动次数的增加以及空间碎片之间的碰撞解体,空间碎片的数量会进一步增加,空间碎片与在轨航天器的碰撞概率也会持续增长。为保障载人飞船、太空站以及各类卫星的安全运行,对空间碎片进行高精度的跟踪监测势在必行。激光测距技术作为目前空间目标跟踪探测技术中精度最高的一种空间技术,已被世界各国用于空间碎片的探测,其探测原理与卫星等合作目标的探测原理基本相同,但是在实际观测中仍存在明显差异。空间碎片具有预报精度差、速度快、弧段时间短的特点,且激光测距系统只能通过接收漫反射回波探测空间碎片,有效回波信号十分微弱。因此,为满足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的探测需求,需要根据空间碎片的特点,解决激光测距系统在探测空间碎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提高空间碎片的探测成功率。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的构成及探测原理,在此基础上,就空间碎片激光测距望远镜指向修正、空间碎片激光测距微弱信号实时识别、空间碎片激光测距微弱信号有效数据提取三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提出基于GA和LM算法的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对激光测距望远镜的指向误差进行修正;然后利用一次滤波和线性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对空间碎片激光测距微弱信号进行实时识别;接着利用优化的随机Hough变换模型对空间碎片激光测距微弱信号的观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实现了微弱信号的有效数据自动提取;最后以北京房山激光测距系统为实验平台,通过大量的卫星和空间碎片实测观测数据进行了理论和算法的测试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的主要成果包括:1.在利用激光测距技术探测空间碎片过程中,望远镜的指向精度是影响空间碎片探测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目前的激光测距望远镜指向误差修正模型难以满足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探测需求的问题,提出基于GA和LM算法的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空间碎片激光测距望远镜指向误差的修正。通过测站半球面天区内的恒星观测数据进行建模,并通过卫星及空间碎片观测数据进行了模型精度的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不仅精度优于传统的望远镜指向误差修正模型,同时克服了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收敛速度慢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修正后望远镜的指向精度在方位和俯仰两个方向可以达到2.42"和1.44",与传统望远镜指向误差修正模型相比,指向精度提高了 6倍左右,对提高空间碎片的探测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2.针对目前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采用的信号实时识别模型难以满足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探测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次滤波和线性拟合相结合的微弱信号实时识别算法。通过北京房山激光测距系统的低轨卫星、中轨卫星、高轨卫星和空间碎片的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微弱信号实时识别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微弱信号的实时识别,识别精度较目前的二次滤波识别算法有了质的提高,识别误差可以控制在10%以内,且算法的识别速度同二次滤波算法相当,为北京房山激光测距系统提高空间目标尤其是空间碎片的探测成功率提供了有力保障。3.激光测距技术回波信号的有效数据处理是在获得激光测距观测数据以后,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生成国际激光网要求的标准点数据,而在数据预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数据中的噪声点剔除,只保留有效回波,进而进行拟合生成标准点数据。但是,在噪声点剔除过程中,目前大多数的激光观测站仍采用人工屏幕识别的方式,这种方式过于依赖人工,无法保证数据精度和质量的稳定性,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优化的随机Hough变换模型对激光测距观测数据进行有效数据的自动提取,并利用北京房山激光测距系统的实测数据对模型的提取效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有效回波数据提取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数据的自动提取,保证了北京房山激光观测系统数据预处理精度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对激光测距技术数据预处理实现自动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论文有图118幅,表25个,参考文献153篇。
其他文献
在采矿工程中,矿震产生的动载是诱发巷道冲击地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造成的巷道破坏程度往往比静载失稳型的冲击地压更为严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统计分析、理论研究、相似模拟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矿震诱发巷道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进而提出矿震诱发巷道冲击地压软化区能量极值判别准则,给出了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软化区能量等指标,系统分析了围岩参量对冲击地压临界指标的影响
大倾角工作面采空区由于倾角大、垮落方式独特,导致采空区遗煤自燃较为隐蔽,自燃防治难度加大,同时由于大倾角采空区遗煤承压状态不同,破碎程度不同,且煤承压破碎特征尚不明确,存在大倾角采空区遗煤自燃监测难度大、准确性低,相关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对相关问题描述准确性欠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大倾角采空区遗煤承压破碎特征与自燃规律实验研究,确定大倾角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规律,为大倾角遗煤自燃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学位
巷道围岩的破坏和失稳制约着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在冲击扰动下,矿山灾害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液压支架可有效弥补常规支护方式支护强度不足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冲击及液压支架作用下三维巷道围岩的变形-开裂过程是一种有益的探索。鉴于连续方法及非连续方法的不足,采用连续方法与非连续方法耦合方法研究上述问题具有显著优势。将连续方法中的拉格朗日元方法与非连续方法中的离散元方法耦合,提出了一
针对煤矿井下巡检机器人环境适应性差、地形感知能力弱、仅采用基于质点的运动路径规划方法以及无法实现待测设备与已知煤矿设备信息匹配等问题,对基于机器视觉的轮式巡检机器人自主行走与目标识别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煤矿井下环境的特殊性,搭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自主行走机器人平台,确定了机器人的机动方式,建立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在不同等级路面、不同行驶速度下机器人垂直方向的振动速度和加
为研究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超量瓦斯的来源,揭示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气体的生成路径及机理,采用实验研究、分子建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测试获得5种煤分子结构的基础信息,构建5个矿区的煤分子结构模型,分析煤分子结构的静态物理性质,确定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路径,解释超量瓦斯这一特殊现象。通过元素分析实验得到了煤分子结构中C、H、O、N、S的百分比含量及原子比。根据FTIR谱图的波峰与含C、O、N、S官能团的
视觉目标跟踪技术一直是图像与视觉信息计算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均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采集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目标跟踪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复杂场景中保持较高的跟踪准确率仍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复杂场景主要包括:目标形变、遮挡、快速运动、光照变化、相似物体干扰、背景杂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围绕复杂场景下匹配寻优目标跟踪展开研究
大型机电设备系统内部结构和单元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研究复杂系统可靠性就显得尤其重要。系统或单元一旦发生故障将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当前复杂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考虑因素不够全面,应考虑复杂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多状态性、各单元状态概率和状态性能水平信息不确定性、单元间的共因失效性、工作过程中的动态时序性、不同单元参数的随机变量分布类型差异性问题进行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这样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本文
学位
炼焦煤兼具燃料与原料双重属性,是一种稀缺、不可再生且短期内无法替代的战略资源。山西省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深部煤层硫分高,特别是有机硫含量高。硫含量是影响煤自燃的重要内因,随着煤炭开采深度向下延伸,高硫炼焦煤面临自燃危害的巨大挑战。炼焦煤自燃兼具煤矿安全、环境污染、稀缺煤资源损失三大危害。因此,研究其自燃特性及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结构-反应-机理的基本思路,综合氧化反应实验与反应分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