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语篇中传递人际意义的语言手段——对美国总统George W.Bush的四篇政治演说的个案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人际意义体现的是语言在人际方面的功能。它直接与讲话人的态度和观点相连。近年来,人际意义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当今研究人际意义的话语类型也呈现一种多样化的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对广告、法庭质询、学术文章、课堂话语以及自传等语类的研究中。然而,对政治演说中人际意义的研究却鲜有涉足。因此,本文在以上几种语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政治演说中的人际意义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政治演说是政治家面向大众所做的有关内政外交的言语事件。就其所涵盖的内容来说,分为四种类型:国内演说、军事演说、就职演说及外交演说。本文从美国现任总统GeorgeW.Bush所做的这四类演说中各提取一篇,用以组成本文分析政治演说中人际意义的语料。 人际意义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讲话人对受话人的态度;二是讲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的承诺程度、讲话人自己的意愿及对受话人所承担的责任的明示。与这两方面紧密相连的语言手段是人称代词和情态动词。然而,对这两类语言手段在政治演说中所传递的人际意义的研究目前比较少见,因为对政治演说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其中华丽的辞藻和种种动人的修辞手段。鉴于此,本文对Bush总统四篇演说中,这两种语言手段在他的演说中所构筑的人际意义进行了统计研究,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是x2检验和比率差异显著性检验(Z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这两类表达人际意义的语言手段在Bush总统的四篇演说中是有明显差异的,也就是说,这两类语言手段在Bush总统的演说中传递的人际意义是不同的。 由于We,You,I是英语政治演说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三个人称代词,所以本文主要对这三个人称代词进行统计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包容性的人称代词We(TheInclusiveWe)不仅在四篇演讲中与You和I相比占绝对优势,而且在国内、军事和就职演说中也是如此,但是外交演说中使用的We主要是排他性的(TheExclusiveWe)。从Bush总统明显偏爱包容性的人称代词We来看,Bush总统很注意拉近他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为他的演讲内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接受基础。 另外一个表达人际意义的语言手段是情态动词。情态动词分为两类,即认知型情态动词和责任型情态动词。对这两类情态动词在整个四篇演讲中的检验结果显示,这两类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并无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认知型情态动词和责任型情态动词都不占有优势。又经过对每一篇演说中这两类情态动词的检验,可以看出:除外交演讲外的其他三篇演讲中,这两类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也并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在Bush的外交演说中,认知型情态动词与责任型情态动词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认知型情态动词在这篇演说占绝对优势。Bush总统在外交演说中大量使用认知型情态动词,是与他的目的分不开的,即他做这篇演讲的目的是为了宣扬美国式的民主和社会制度。 政治演说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言语活动,而要促成这种目的完成,讲话人就要重视与听众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良好关系的建立离不开讲话人得体的措辞,更离不开恰当的表达人际意义的语言手段。所以本文所进行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从人际意义的角度深化对政治演说的认识,另一方面对政治家的政治技巧也有管窥的作用。
其他文献
卢湾区系上海市中心区之一,2007年全区常住人口311 532人。现拥有X射线诊断设备的医疗机构37家,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5家,一级医院4家,民营医院2家,口腔医院22家,其他医
期刊
自电视诞生以来,大屏幕化和平面化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是用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作为显示器件的直视式电视机,在屏幕尺寸达到34~38英寸之后已经很难再做得更大, Since
免疫策略咨询专家组(The 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f Experts,SAGE)针对所有免疫相关问题,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其议题从儿童预防接种扩大到所有疫
US20080057161A1炒咖啡豆或其粉末与0.01%~20%(干质量)的L-茶氨酸(L-theanine)组合可以改善记忆,减轻关节痛和炎症,减少氧化损害,减轻过敏症状,调节体质量,减少胃部不适,改善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电影已经成为了大众最常见的一种娱乐方式。随着好莱坞大片越来越多的引进到中国,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来欣赏制作精良、精彩纷呈的电影。为了使中国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近年家电市场上出现了好几种新型的录像设备。这些录像设备与传统的磁带录像机有很大的不同,不但载体己不再是磁带,记录格式也从模拟信号变为压缩数字编
地点黄鹤楼人物汪法频本刊记者黄明知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玲武汉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魏向辉本刊通讯员、武汉科技大学在读硕士时间2012年12月1日星期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