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对教育领域的管理权力放松,社会人逐渐参与到教育领域中,私立学校数量急剧增多,出现了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相互竞争的局面,由此引入了家庭以及个人教育选择的概念。家庭对子女教育领域的选择可分为校际之间的选择和校外选择两方面,通过对农村家庭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影响他们教育选择的相关因素。 本文以农村家庭为基本研究单位,利用SPSS统计分析得出各类因素与教育选择之间的相关关系,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绪论、农村家庭教育选择的相关研究基础、肥东县农村家庭教育选择的基本状况、完善农村家庭教育选择行为的对策建议、结语五个部分。 首先介绍本次研究的背景和原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了响应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各级政府纷纷开展各类活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国家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后,教育权利逐渐扩大至个人,私立学校迅速发展,给予家庭和个人更多教育选择的机会。本次研究立足中国中部农村地区,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相关研究结论。 其次通过相关概念的解释,对农村家庭和教育选择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本次研究的主题。 以安徽省肥东县三所中学为例,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得出了两者之间相关性的交叉列表。验证了家庭教育选择与家庭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职业因素、社会资本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家庭经济、文化、职业、社会资本的占有不同对教育选择有着各不相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家庭教育选择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家庭所拥有的资源的不同,对教育领域的资源占有也不尽相同。由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教育不平等现象,优势家庭和弱势家庭之间的差距也造成了家庭教育选择方面的不同,具体在校际选择和校外选择上都有表现。 最后针对教育体制内的阶层不平等现象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分别是充分发挥政府公权力的监督,规范学校的自主招生行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消除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建立公开透明的教育信息网,减少家庭教育选择的盲目性等。通过这些方式,以期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为弱势家庭的教育选择争取一定的权益和给予相关保障。 本次研究结合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对教育选择进行调查和研究,在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统计数据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出家庭教育选择与经济、文化、职业、社会资本因素的相互关系,使得所得出的结论更加真实可信。同时,研究对象选取在中国安徽的农村地区,在样本的选取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能够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为政府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