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130过渡核区是指从Z=50的满壳近球形核向Z≥57的形变稀土核过渡的原子核所构成的区域。处于这一核区的原子核,它们的质子和中子费米面分别位于h11/2支壳层的下层和中上层,这些轨道对原子核分别具有长椭和扁椭的形状驱动作用。由于这一核区的原子核核实较软,三轴形变位能面很平缓,不同的形状驱动作用使其很容易发生三轴形变,所以这一核区原子核的高自旋态可以展现出异常丰富的结构信息,该核区也成为了原子核高自旋态的热点核区之一。由于在奇A Cs核的同位素序列中,119Cs的能级纲图搭建得很不完善,目前对它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论文便选取了位于该过渡核区的119Cs作为目标核,并对它的高自旋态做了详细的研究。该实验完成于我国的原子能院,通过熔合蒸发反应92Mo(31P,2p2n)布居了119Cs的高自旋态,实验过程中选取了135和140MeV两个束流能量点。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析后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丰富了已知的能级纲图,将基于πh11/2[550]1/2-和πg9/2[404]9/2+组态的转动带推到了更高的自旋态,并尝试性地将基于πh11/2[550]1/2-组态的转动带的自旋推高至39/2-,同时尝试性建立了这两条转动带低激发态之间的连接跃迁。2、新建立了一条悬空带,通过系统学比较等方法确定它归属于119Cs,并将它的组态指定为πg7/2[422]3/2+,这也意味着119Cs核中πg7/2转动带首次被建立。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离线处理获得了各条γ跃迁的相对强度,ADO比值等基本核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新带的宇称和自旋进行了指定。4、提取了基于g9/2[404]9/2+组态转动带的B(M1)/B(E2)实验值,将它与理论值做比较,取得了很好的一致。5、提取了各条转动带顺排角动量的实验值,将它们的顺排行为同邻核做了了系统学比较,结合TRS以及CSM理论计算分别对它们的顺排机制做了讨论。特别是,我们将πg7/2带的回弯解释为一对h11/2中子拆对顺排的结果,并进一步对奇A Cs核中πg7/2带的回弯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