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高度计的南极绕极流的流函数空间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zx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极绕极流(ACC)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由于观测资料缺乏,目前关于绕极流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本文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和水文数据,采用一种新的流函数空间投影方法研究了澳大利亚以南的强流区域,针对亚南极锋(SAF)的可能分支现象给出确定性的描述,并研究了绕极流平均流结构和强度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在Sun & Watts(2001)工作基础上,将地转经验模态方法拓展到以海表高度表征的流函数空间,利用该方法研究了南极中层水的中尺度变化,提出锋面波传播影响南极中层水生成演化的新观点。具体成果如下:利用澳大利亚以南绕极流连续两年的实测资料对AVISO提供的卫星高度计绝对动力地形数据ADT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ADT能够反映该区域绕极流的中尺度现象。利用ADT数据对流函数空间中绕极流的平均流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速率最大值并不对应于一个固定的海表高度值,其受地形影响很大。ACC平均流结构在SR3断面上下游不同,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这说明用速度场定义亚南极锋存在空间和时间局限性,而澳大利亚学者提出的亚南极锋的双分支结构并不是一个稳定可靠的绕极流特征;在季节变异方面,SR3区域的绕极流平均路径变化较小,而在下游变化较大。SR3区域绕极流的强度具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在3月和8月份较强,但这种半年信号只是局部现象,在SR3上下游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化规律,其空间差异反映了地形对绕极流季节变化的显著影响;在年际变化方面,SR3区域绕极流在2000年达到最强,1997年最弱,其信号比季节信号要强。上下游强度的年际变化基本和SR3一致,只是在极值出现的年份上有所差别。本文还探讨了绕极流强度年际变化的动力机制,认为大气西风环流在1998年的增强可能通过斜压调整过程导致了绕极流在2000年前后的增强。在Sun & Watts(2001)提出的地转经验模态的基础上,本论文利用卫星高度计数据和水文数据构建了基于海表高度的地转经验模态场(H-GEM),能够表征绕极流区域超过95%的实际温盐变化。与实测资料的比较发现,基于Argo数据的H-GEM场是通过卫星高度计反演绕极流三维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论文进一步在流函数空间中对SR3断面水文数据进行了EOF分析,结果表明SR3区域南极中层水的变化和亚南极锋的锋面波传播有关。本文定义SR3断面上亚南极锋的方向角为锋面波指数,当锋面波指数为正时,对应着较多的中层水跨越亚南极锋,而锋面波指数为负时,对应着较少的中层水跨越亚南极锋。对锋面波指数的谱分析表明,锋面波有约为130天的周期。利用高度计资料计算的锋面波相速度为4cm/s,波长为450km。
其他文献
深海是典型的高静水压环境,嗜压微生物(piezophile)是深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类群。随着深海取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海高压微生物特殊培养装置的研发,已经从深海环境中分离到了多种
海洋与大气之间通过动态海气交换相互影响,使得海洋成为众多大气成分的“源”和“汇”。海洋中溶存气体的分布与变化涉及到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领域。对水中溶存气
成功的工程管理模式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了最优质量水平模糊优化模型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为各因素的定量化提供数学模型和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途径。河南省基层村民选举已经进行了五届,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也同样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课题组通过走访河南省南
海水淡化在有效解决缺水问题的同时,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其中淡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浓热盐水直接排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环境专家和渔业界的关注。但是我国目
热带西北太平洋存在着复杂的海洋环流系统。这里是世界上最强的西边界流之一黑潮(Kuroshio)和棉兰老流(Mindanao Current)的生成发源地。在信风的驱动下北赤道流(NEC)自东向西流动,
海洋上层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一方面受到局地海洋环境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能反过来影响到上层海洋的物理环境。浮游植物影响海洋物理环境的途径主要是调节海水温度、改变海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采用凝胶色谱法对测定聚丙烯酸钠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流动相、流速、柱温、进样浓度及体积等操作条件对聚丙烯酸钠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凝胶色谱测定聚丙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破坏,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焦点问题之一。环境检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环境检测可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将对环境检测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