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课题。课程组织是环境教育课程的基本问题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环境教育已作为一个重要领域纳入各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其中被广泛采用的是多学科渗透的课程组织模式。但是绝大多数的实践显示,多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呈现出的各种问题都毫无例外地与学科之间的协调问题有着种种联系。在环境教育发展到可持续发展阶段的今天,“协调问题”已经成了多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但国内外相关的跨学科系统研究却不多,有的还尚未涉及。因此,开展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的理论及其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多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的效果,促进环境教育课程的发展。论文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以我国高中多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的课程组织为例,展开多学科渗透的理论及其应用两个方面的研究。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重要的会议、文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演进历史,提出环境教育课程组织中的协调问题。(历史研究法)2)通过对现行的环境教育课程组织模式及笔者提出的“广义的多学科模式”的剖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课程分析的依据。(基础课程研究法)3)选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一套现行高中教材,从14门课程中选取8门课程的26本教材,分析各科教材中渗透的环境教育,归纳和总结出环境教育与各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初步建构多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系统的模型。(教材研究法、模型建构法)4)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以高中生物课程为例,在得到最低支持和配合的条件下,进行应用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渗透环境教育的准实验研究,以证明应用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的“最低效果”。同时,通过分析生物期末考试的成绩了解该理论的应用对学生的生物学业成绩的影响。(准实验研究法)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协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世界性问题经过对环境教育课程组织模式演变历史的系统梳理,可以将国际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发展划分环境教育课程的诞生阶段、环境教育课程建设起步阶段和环境教育课程的探索与成熟阶段,将我国环境教育的课程组织划分为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初步建立阶段、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探索阶段和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快速发展阶段。目前环境教育已经纳入各国的基础教育,各国采用的环境教育课程组织模式各具特色。但真正成功的环境教育课程组织范例还没有出现。“协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环境教育课程组织的世界性问题,亟待得到解决。2)“广义的多学科渗透模式”观点的提出环境教育的课程组织包括单一学科模式、多学科渗透模式、混合模式、全面重组模式和活动教育模式5种。对两种主要的环境教育课程组织模式即多学科渗透模式和单一学科模式深入剖析后,提出“广义多学科渗透模式”。这一新的模式有些类似于混合模式,也包括多学科渗透模式和单一学科模式。但是与混合模式的“松散组合”不同,广义的多学科渗透模式不仅在“内部”有较高要求的协调,在“外部”,与学科课程之间,也有较高要求的协调。3)环境教育与各学科课程呈对立统一的关系根据高中各学科教材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功能,可以把渗透环境教育的各个学科分成3类:基础知识类、交流表现类和专题研究类。同时又可将传统的学科课程分为显性环境教育课程和隐性环境教育课程。比较和分析各科教材渗透环境教育的角度、主要内容、呈现方式、分布情况和纳入形式,以及环境教育交叉渗透的基本情况,发现多学科渗透的模式中,环境教育与各学科课程呈对立统一的关系。我国各科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存在着内容的无意义的重复、相互矛盾和不全面,以及环境学习活动设计方法贫乏和专题形式的纳入不足等问题,有待协调改进。4)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陀螺模型”的初步建构“陀螺模型”是针对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模式中的多学科“协调问题”提出的,以系统论为基础,将“多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系统”看成为整个“陀螺”建构而成。其基本构件由主体及支点两部分组成。主体由各个学科课程的环境教育整体构成,动态的支点可以是任何一门渗透环境教育的学科课程。“陀螺模型”所具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适应目前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绝大多数情况。5)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能有效提高环境素质准实验研究中,采用“多学科方法的引入”、“多学科的环境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内容的增、减或改”3种专门的教学处理,以《上海市高中环境教育调查问卷》为评价工具,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应用多学科渗透理论的环境教育。结果表明,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能有效提高环境素质,并且不影响学生的生物学业成绩。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多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的理解,提高他们对生物课程内容价值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