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3年11月,伊拉克和美国相继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变动。11月18日,伊拉克总统萨拉姆·阿里夫发动政变,推翻掌权的复兴党政府。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副总统约翰逊随即继任。1968年7月17日,阿里夫政权被推翻,而此时距约翰逊离职只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所以,阿里夫政权在时间上与约翰逊政府是大致重合的,这是国际关系史上所不常见的。比这种巧合更重要的是,阿里夫政权作为一个脱胎于暴力革命的民族主义政权在对外政策上却是比较温和的,这与之前的卡塞姆政权和复兴党政府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在六五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又转为激进。由于伊拉克的变化及美国自身所面临的困境,约翰逊政府对阿里夫政权由认可到失望的态度转变以及对伊拉克较为轻视的战略定位恰恰反映了冷战前期美国中东政策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国内外学界对这一时期的美伊关系鲜有深入论述,本文试图通过美国解密档案对此时美国对伊政策予以详细论述。本文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前言部分包括本文的选题意义、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及创新点和特色。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阿里夫时代约翰逊政府对伊拉克政策的背景。从美国方面来看,厌恶激进革命的“反革命传统”塑造了约翰逊政府对不同阿拉伯国家的不同态度。而深陷越战泥潭的困境又严重制约了约翰逊政府对中东的精力。就伊拉克而言,“7.14”革命后的伊拉克不但变成了激进的阿拉伯国家,而且还采取“亲苏”政策,曾一度成了中东地区“共产主义威胁”最为严重的国家。虽然卡塞姆政权也曾一度与美国的关系有所缓和,与苏联和伊共的关系也有所冷淡,但科威特独立又再次使得伊拉克回到亲苏的激进化道路。卡塞姆政权倒台后,实际掌权的复兴党政府与美国的关系有明显改善。但因其固有的民族主义激进性及阿拉伯民族主义力量内部的复杂斗争,复兴党政府又对约旦产生了威胁,进而使美国方面有所警惕。但1个月后,复兴党即被总统萨拉姆·阿里夫所清洗。而阿里夫政权继续保持对美国的友好态度,且较复兴党更为温和。如此,这就开启了美伊两国短暂的友好期。第二章叙述了六五战争前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由于阿里夫政权,特别是于1966年4月继任总统的拉赫曼·阿里夫的温和性,约翰逊政府出于“地区稳定”的诉求而对其持认可的态度。同时,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的暂时解决及两伊关系的缓和也为美伊关系的改善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库尔德问题和两伊问题的调节上,美国是比较倾向于伊拉克的。但此时除了石油公司外,美国在伊拉克的存在非常薄弱,与苏联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使得伊拉克缺乏对美国的依靠。再加上阿里夫政权因脱胎于暴力革命所固有的反西方胎记及亲埃及的外交政策,缺乏发展动力的美伊关系在阿以矛盾日趋尖锐的环境下危机四伏。第三章叙述了从六五战争爆发前夕到阿里夫政权倒台这一期间美国对阿里夫政权的政策。从六五战争爆发前夕开始,美伊双方就因埃以对峙产生了严重分歧。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同其他几个阿拉伯国家断绝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由于伊拉克的激进转变,及约翰逊政府对与阿拉伯国家复交的僵硬态度,美国对伊拉克的态度也较战前发生了转变。美方不但对于伊拉克提出的复交之请不甚积极,而且政府内部也因拉赫曼·阿里夫为首的温和派的式微而对这个政权失去了兴趣,甚至期望伊拉克的政治变更。结语部分主要概况了阿里夫时代美国对伊政策所反映出的几个实质性问题,即冷战前期美国在中东以“稳定”为重的利益诉求及其中东政策具有无奈和局限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