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蓝根是中药中最重要的抗病毒、抗炎药材之一,近期研究报道指出其抗病毒成分为凝集素成分等糖蛋白、多糖组分,其作用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流感病毒本身的抑制作用。但现有其它研究中未见板蓝根成份对病毒宿主细胞直接保护作用的报道,已经找到的活性成份亦缺乏体内活性证据的支持。 最近,福州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首次发现板蓝根水煎抽提组分(以下简称RIE)在体外实验中能够与红细胞和MDCK细胞表面作用,改变细胞表面特性,从而阻止流感病毒对于细胞表面的结合。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MDCK细胞培养法和RIE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证实RIE的细胞保护作用,并进一步阐明RIE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理。 首先,进行RIE的人体实验,研究了流感病毒对于服用 RIE前后人体红细胞的不同作用。O型血的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的红细胞与甲型流感病毒(1:32)在常温下作用60分钟后,400倍镜检出现凝集:而同一志愿者服用RIE(150mg/kg体重)后150分钟,取红细胞与流感病毒作用60mins,显微镜检未见红血球凝集。另外,以服用RIE前分离的红细胞与服用RIE后150mins分离的血清混合孵育60mins后,再与同样剂量的流感病毒作用60mins,400倍显微镜检也同样未见红细胞凝集。上述结果,首次确认RIE中具有保护细胞作用组分进入体内并发挥其活性,影响了血清的组分特性,改变了红细胞的表面特性,证明RIE在体内也有可能是通过保护细胞的机理实现抗病毒作用。 其次,通过RIE抗流感病毒侵染MDCK细胞的研究,发现RIE中也可能含有能直接作用于流感病毒的组分。MDCK细胞培养后,分为A、B、C三组进行不同处理。A组为细胞保护组,即MDCK细胞与2mg/ml,1mg/ml,500μg/ml,250μg∥ml,125μg/ml,62.5μg/ml的RIE分别作用120分钟后,洗去RIE,接种滴度为1:8的病毒:B组为直接抑制病毒组,即滴度为1:8的病毒分别与各个浓度的RIE先作用60分钟后,再与不同浓度的RIE一起接种入MDCK细胞:C组为RIE保护治疗组,即先用RIE保护MDCK细胞120mins,然后保留RIE,接种入病毒。病毒培养3天后,测定各组病毒滴度。结果表明,三组中的病毒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他们的最小抑制浓度依次分别为500μg/ml,500μg/ml,1mg/ml。其中B组最小在1mg/ml浓度时测不到病毒滴度,能完全抑制病毒增殖,提示板蓝根中有可能存在能够影响病毒的组分。为了阐明板蓝根和病毒的作用机理,进行了RIE对于模型蛋白的结合实验,发现RIE与BSA和CEA在37℃保温1hr后,蛋白质出现沉淀,初步证明板蓝根中存在能够作用于蛋白质的组分,而板蓝根对于病毒的直接抑制就有可能是通过这些组分作用于病毒表面蛋白而实现的。 再次,研究了RIE的抗氧化作用。RIE具有SOD活性和消除DPPH自由基等抗氧化活性,并能保护MDCK细胞免受四氧嘧啶的氧化破坏,对已氧化损伤的细胞也具有修复作用,还能促进细胞的增殖。故RIE具有抗炎作用,其抗氧化作用与临床的抗炎疗效密切相关。 最后,采用毛细管电泳法(50cm/65cm×75μm的石英毛细管;电极缓冲液为0.1mol/l,pH 7.4,含6%葡萄糖的磷酸盐缓冲液;细胞进样量为500个左右:电压20kV;PDA检测190~350 nm;温度25℃)和MDCK细胞培养法检测RIE抗病毒活性,结果显示其最低有效浓度都是1m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