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伏马菌素(Fumonisins)是由串珠镰刀菌属产生的常见于玉米等谷物中的一类真菌毒素,具有神经毒性、肝肾毒性及潜在的致癌性,伏马菌素B1(FB1)是最主要污染组分,也是毒性最强的。建立食品中伏马菌素污染残留的有效监控和检测方法是防止其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FB1的检测方法有高校液相色谱分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免疫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等,其中免疫学方法以其简单快速、灵敏、高通量等特点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 scFv)是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完整抗原结合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其相对于单克隆抗体具有易于遗传改造和表达等优点,且有利于生物合成酶标记抗体和发展多种免疫学检测模式。本研究制备了抗FB1单克隆抗体和单链抗体,基于特异性单链抗体建立了玉米中FB1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制备了戊二醛交联法和碳化二亚胺缩合法合成的FB1免疫抗原,即FB1-GA-KLH和FB1-EDC-KLH,两种抗原免疫的两组小鼠均能产生抗FB1的抗血清,且两组小鼠抗血清在效价和特异性方面未发现明显差异,均未见与FB2有高交叉反应率。将FB1-GA-KLH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经ELISA筛选和亚克隆后获得两株分泌抗FB1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命名为1D11和3F11。2采用鼠源抗体可变区简并引物从杂交瘤细胞总RNA中扩增获得两株单克隆抗体可变区片段后,采用重叠延伸PCR将其与弹性连接肽组装成单链抗体形式(VH-linker-VL),并将其展示在丝状噬菌体M13K07外壳蛋白上进行活性鉴定。测序后,对单链抗体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理化性质分析和同源建模,结果表明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的两株单链抗体均具有抗体活性,其序列与鼠源抗体可变区具有高同源性,均能形成正确的空间构象,理论分子量约为25-26kDa,理论等电点为中性或偏碱性,为亲水性蛋白。3以克隆1D11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单链抗体及其碱性磷酸酶融合蛋白(scFv-AP)原核表达载体,优化了原核表达条件,单链抗体及其融合蛋白均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对包涵体蛋白进行了纯化与复性后,单链抗体蛋白具有与亲本单克隆抗体相似的抗体活性,基于scFv的间接竞争ELISA线性拟合范围是2.10-76.45μg L-1(R2=0.9922),IC50值为12.67μL-1,与FB2交叉反应率为5.23%。scFv-AP融合蛋白具有抗体和碱性磷酸酶双活性,但其碱性磷酸酶活性较低而无法应用于建立检测体系。4通过ELISA分析表明该单链抗体对温度较敏感,热处理会导致其发生不可逆失活,65℃处理10min便可使其完全失活;通过圆二色谱分析发现抗体的失活是因其二级结构破坏所导致的。间接竞争ELISA结果表明甲醇的存在会降低单链抗体的ELISA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基于该单链抗体建立了玉米中FB1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的检测容量(CCβ)为15μg kg-1,最低检出限(LOD)为8.32μg kg-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74-105.41%,变异系数为9.72-11.62%,30份玉米污染样品的ELISA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