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毒动物毒液中含有丰富的具有高亲和性以及多样化的药理学特性的神经多肽毒素,它们的作用靶点主要为离子通道,使其开发成离子通道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一个重要资源。Raventoxin-Ⅷ是从毒蜘蛛雷氏大抚蛛(Macrothele raveni)毒液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由3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分子量为3965.202 Da的多肽神经毒素,含有6个半胱氨酸,依据理论分子量与实际分子量的差异推测其形成3对二硫键。通过Edman降解测序分析以及结合雷氏大疣蛛毒腺的cDNA文库信息得到raventoxin-Ⅷ氨基酸序列为 TEESACGGFNARCPLHKCCPQYICKGWRTKRCLNP。通过膜片钳检测分析,发现raventoxin-Ⅷ对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压型Kv1.3具有较高亲和性,其半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36.3nM。作用选择性分析表明 1μM raventoxin-Ⅷ对 Kv1.2、Kv2.1、Kv2.2、Kv3.1、Kv4.1、Kv4.2以及Kv4.3均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Kv1.1、Kv1.4的IC50分别为2.49μM、1.41μM,比对Kv1.3的作用分别弱68倍,38倍。因此,raventoxin-Ⅷ抑制Kv1.3的作用具有高亲和性以及高选择性。依据raventoxin-Ⅷ与Kv1.3相互作用的快抑制动力学以及对Kv1.3的激活曲线没有明显变化,推测raventoxin-Ⅷ属于一种孔道堵塞型毒素。参考研究报道的Kv1.3孔道堵塞型毒素与Kv1.3的作用位点,对raventoxin-Ⅷ与Kv1.3作用位点的研究首先定位于Kv1.3通道的 S5-S6 的 1inker 区域。对比 Kv1.1、Kv1.2、Kv1.3 以及 Kv1.4通道S5-S6 1inker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差异,将Kv1.3通道S5-S6 1inker区域的氨基酸残基进行了一系列的单点突变。经过膜片钳检测,T394、Y400以及D402分别突变成丙氨酸(A)后,均使raventoxin-Ⅷ与Kv1.3作用的亲和力降低60倍以上,D386替代为丙氨酸(A)后,毒素与通道的作用降低了 10.2倍,确定D386、T394、Y400及D402是raventoxin-Ⅷ与Kv1.3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又被称为金头娱蛇,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以及澳大利亚。有毒动物中,蜈蚣毒素的研究较少。从少棘蜈蚣毒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个具3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命名为SsmTx-I,由4个半胱氨酸形成两对二硫键,其氨基酸序列为EESMLLSCPDLSCPTGYTCDVLTKKCKRLSDELWDH,SsmTx-I 与已知多肽序列相比同源性较低(<10%)。通过全细胞模式膜片钳研究,发现SsmTx-I能显著抑制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上的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IC50=200nM),对DRG上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没有抑制作用。对表达在胚胎肾细胞(HEK293)中的九种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亚型(Kv1.1、Kv1.3、Kv1.4、Kv2.1、Kv2.2、Kv3.1、Kv4.1、Kv4.2以及Kv4.3)的活性筛选得知SsmTx-I能够选择性的抑制Kv2.1通道(IC50=41.7nM),而对其他亚型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SsmTx-I对Kv2.1通道的激活曲线没有明显影响,提示SsmTx-I可能作为一个孔道抑制剂而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