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靶向超声造影与血管生成拟态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裸鼠卵巢癌移植瘤靶向超声造影参数与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相关性,探讨靶向超声造影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只BALB/c-Nude品系雌性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同时建立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5组移植瘤裸鼠分别于瘤体生长14、21、28、35和42天时行普通和靶向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普通与靶向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参数的差异性;对不同时期卵巢癌移植瘤标本行CD31及PAS双重染色,检测VM表达情况并得到不同时期卵巢癌VM的平均密度,对各个时期卵巢癌移植瘤普通和靶向造影参数与相应的VM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与普通超声造影对比,分析得出靶向超声造影在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成功制备出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普通与靶向造影相比:14、21、28天组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5组不同时期卵巢癌移植瘤中VM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呈早期增多晚期逐渐减少的趋势。14、21及28天组靶向峰值强度(PI)与VM密度呈正相关(r=0.698、0.660、0.681,P<0.05);14及28天组靶向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与VM密度呈负相关(r=-0.639、-0.742,P<0.05)。各时期卵巢癌移植瘤普通造影参数与相应VM密度相关性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时期卵巢癌移植瘤靶向超声造影参数与其早期血管生成拟态(VM)密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早期诊断卵巢癌具有一定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利用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WGA)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人类早期胚胎植入前的遗传学信息进行筛查,从而为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提高PGS/PGD技术的安全有效性方面奠定方法学基
背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研究证据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目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