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语中,‘可能’,‘应该’,‘是’,‘有’,‘看起来’,‘难’等被称作提升动词,该类动词充当主句谓语时引发后面非定式从句中的主语提升到主句中,由提升动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因而被称作提升结构。本文以Chomsky的最简方案为理论框架,从提升动词本身性质出发分析了汉语提升结构及其句法特征并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提升结构的异同。汉语提升动词隶属于一元谓词,只能指派一个题元角色,并且与句子主语没有语义关系。汉语提升动词可分为三类:认知情态动词,时态动词,和难易动词。作为句子中的主要动词,汉语提升动词表现出如下特点:第一,此类动词都能被‘不’或者‘非’否定;第二,该类动词可以构成‘A不A’问句;第三,该类动词可以出现在句末,以整个句子作主语。英汉两种结构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差异性。其一致性表现为,英汉提升结构的提升都是扩充的投射原则(EPP)和核心功能语类(CFC)特征核查的共同结果。其差异在于,由于轻动词v的P-feature(边缘性特征)参数分布差异而导致英汉提升结构的不同。英语轻动词v较强的P特征要求NP必须提升;与之相反,汉语中v的P特征可强可弱,较强的P特征强制主语提升,而较弱的P特征则允许主语可提升可不提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Chomsky关于扩充的投射原则的假设,即EPP特征是普遍存在的,而P特征具有参数变化。人类语言类型的不同主要由于默认特征的不同。对英汉语言进行对比研究能进一步揭示语言结构的深层规律,而且对学习英汉提升结构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