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生产力的发展超过了以往所有时期的总和,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国民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信在21世纪以及以后的时间里,科学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当前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没有县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我国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已经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主要动因,但目前县域科技又是我国科技事业中的最薄弱环节之一,因此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是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贡献率的客观需要,也是振兴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山区县,改革开放以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导下,湖北省罗田县的科技进步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经济的整体科技水平及县域经济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因此湖北省罗田县对科技进步的需要就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的开始为“绪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本文的第二章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本章一开始就在科技进步的含义、经济发展的内涵这些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基础”两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的间的关系。接着,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原理、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以及新经济增长理论等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并通过对这几大理论进行分析,针对罗田县的实际情况,借鉴理论成果中的适用部分,作为研究罗田县科技进步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本文的第三章是“湖北省罗田县科技进步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在这一章中,首先介绍了罗田县的基本情况、建国以来县域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科技发展概况。然后,利用索罗的增长速度方程测算了1990年至2004年的科技进步对罗田县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利用测算结果对这十五年间的科技进步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分析,还对资金、劳动力和科技进步三要素的贡献率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罗田县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是主要依靠资金投入来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但是正在逐渐开始向依靠科技进步走内涵型发展道路的方向转移。此外,结合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三大产业的划分及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对罗田县1990年至2004年的产业结构变化和科技进步在其产业结构变化中的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科技进步仅为罗田县实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到目前为止,其产业结构的变化发展仍然主要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来推动。最后针对罗田县科技进步速度较慢、科技水平偏低的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主要有三大原因: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缺乏,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
本文的第四章是“利用科技进步促进湖北省罗田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本章是在前面理论及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科技进步促进罗田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有三大对策:1、强化科技兴县的实施机制,优化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县域经济的环境。首先要做的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然后是要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县域经济的有机结合,最后要做的是大力开展科技宣传推广活动。2、加大科教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投入,就必须大力发挥政府科技投入这一经济杠杆作用,带动全社会大幅度增加对科技开发的投入,从而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资体系。另一方面,除了科技资金方面要加大投入外,人员、物资的投入也要加大力度,还有制度、政策方面也要向科技工作倾斜。“发展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对罗田县而言,要想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县域经济的目标,就必须做到既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也要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教育的投入重点则应该放在全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职业教育的投资上。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进步与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大力引进人才;其次要多层次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最后还要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制订相关政策激励人才。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在全社会范围内,努力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