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绵果荠(Lachnoloma lehnannii)是分布在新疆北部准噶尔荒漠中的十字花科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本研究为探讨绵果荠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建立的关键因素,以早春短命植物绵果荠为试验材料,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影响绵果荠组织培养的一些主要因素,为绵果荠的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绵果荠种子消毒的适宜步骤为:流水冲洗种子1~2 min后在无菌条件下无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绵果荠(Lachnoloma lehnannii)是分布在新疆北部准噶尔荒漠中的十字花科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本研究为探讨绵果荠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建立的关键因素,以早春短命植物绵果荠为试验材料,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影响绵果荠组织培养的一些主要因素,为绵果荠的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绵果荠种子消毒的适宜步骤为:流水冲洗种子1~2 min后在无菌条件下无菌水清洗4次,用70%酒精泡1 min,后再用0.1%HgCl2消毒1.5min,最后用无菌水清洗
其他文献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母性遗传的性状,在生产中,通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利用“三系法”制种,可实现杂交棉种子规模化生产。在理论上,是研究花粉发育和核质互作的模式系统。陆地棉胞质不育系P30A(来源于104-7A的衍生系)为核心的三系配套已经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大多数研究证实线粒体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多种植物中已经发现与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线粒体基因或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新疆得到长足发展,棉花施肥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生育期适时适量施用氮肥,SPAD(“土壤作物分析仪器开发”的英文缩写,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无损、快捷诊断施肥技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技术的准确性还待提高。本文选择在干旱区新疆库尔勒典型棉区,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棉花在施肥总量相同情况下,各生育阶段追肥数量不同的施肥策略对土
掌握棉花根系吸水和土壤水分变化动态,是合理制定灌溉制度、保证农业节水、稳产、高产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土壤-植物-大气(SPAC)连续体水分运转和定量分析的必要环节。根系吸水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入70年代各种根系吸水模型相继出现,由于根系生长在地下,对研究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一直以来进展缓慢,大多的根系吸水模型都是对以往的模型进行改进,使其考虑到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更全面,以提
本研究通过诱导不同基因型海岛棉下胚轴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进一步优化海岛棉再生体系并且获得再生植株,并以新海30号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NAC转录子家族,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为今后新疆海岛棉抗旱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愈伤诱导时期激素的配比,IBA含量的不同和糖源的不同对海岛棉胚性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影响,活性炭对再生苗生根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海岛棉的植
新疆有着“干旱绿洲,灌溉农业的特点”,农业用水量大。新疆的节水灌溉面积也在逐步增大自动化滴灌的应用也在逐步推广,且自动化滴灌有着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作物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优点。为了发挥自动化滴灌的优点,其中重要一项任务就是掌握土壤墒情变化规律以及对士壤墒情进行预报。为此本文对自动化滴灌棉田的土壤墒情变化规律以及土壤墒情预报进行了研究。以2009年和2010年新疆石河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自动化滴
新疆农业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限制条件是盐碱地及耕地盐渍化。滴灌一般不会产生深层渗漏,基本不能用灌溉水淋洗盐分,盐分仅在土体中转移而无法消除。基于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长期采用膜下滴灌可能会存在潜在的次生盐渍化生态风险。因此,不同年限膜下滴灌水盐运移研究已成为绿洲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与热点。本文以石河子121团为例,选择了6种典型的不同年限膜下滴灌地块,进行2年的跟踪调查。通过收集播前、
棉花纤维是从胚珠外表皮细胞分化而来的单细胞,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棉花体内通过苯丙氨酸途径进入木质素特异途径合成木质素,这条代谢途径涉及许多酶的参与,其中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O-methyltransferase, COMT)是木质素特异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可催化咖啡酸,5-羟基松柏醛和5-羟基松柏醇甲基化分别生成阿魏酸、芥子醛和芥子醇,参与S-木
为探索新疆南疆果棉间套作模式下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光合生产、养分运移、产量及品质,于2010年3月至11月在新疆喀什市岳普湖县下巴扎乡7村5组分析研究了杏树与棉花间作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等构成因素的影响,且对单作和间作条件下棉花的光合作用、冠层结构、植株地上部养分运移变化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研究,旨为新疆粮棉果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试验结论如下:1.整个生育期间作棉比单作棉晚8 d;主
育性既是水稻(Oryza sativa)遗传发育的重要性状,也是关系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及水稻品种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因此,对于水稻育性基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在理论上弄清与水稻育性相关的分子机理,并且可能为其在育种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早先利用穗茎注射法(Ear-stem injecting)将大黍(Panicum maximum Jacq)基因组DNA导入杂交籼稻恢复系桂99获得高度雌性不育突变
本研究对新疆本地和外来引进的32个棉花品种,通过考察苗期和花期水分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棉花这两时期的抗旱机制,通过田间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同时利用抗旱材料和敏旱材料杂交构建F2作图群体,分析棉花抗旱的遗传规律和开展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试图找到与棉花抗旱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棉花抗旱育种提供理论、方法和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主成分分析,分别将32个棉花品种苗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