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一种拥有优秀理化性质的“绿色溶剂”。但是关于ILs可能存在的毒性和危害却不是很清楚。泥鳅是一种重要的水生生物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检测化学物质的常用物种。本研究主要从蛋白质和基因水平上检测了烃链长度不同的三种咪唑类氯化盐ILs[C8,12,16mim]Cl对泥鳅成体的抗氧化影响和免疫毒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我们认识咪唑类氯化盐离子液体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及合理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支撑。1、抗氧化作用的影响:在低、中和高三个浓度组持续染毒8天的过程中,选取1d,4d和8d三个时间点检测泥鳅肝脏和鳃两种组织中的抗氧化指标。检测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Hepatic 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和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结果表明实验中所用的三种咪唑类氯化盐离子液体对泥鳅肝脏或者鳃的抗氧化影响整体趋势是相似的,但是各个指标的活性(或者含量)变化有其各自规律。染毒组与其对照组相比,大多数检测指标达到了显著差异或者极显著差异。其中,肝脏和鳃组织的GPT和GR活力显著性下降,鳃组织LPO含量处理后有下降趋势,而肝脏中的LPO含量在低毒性时显著上升,而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暴露毒性的增强,LPO含量下降甚至低于对照组。ROS是氧化应激反应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指标,肝脏染毒后,ROS含量上升,而与此相反的是,鳃中ROS有降低的趋势。NOS活力经染毒暴露后,活力有上升的趋势,在染毒的最后阶段活力最高。2、免疫毒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三种非常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和溶菌酶(Lysozyme,LZM)。在持续暴露8天的过程中,除了[C12mim]Cl血清处理组和[C16mim]Cl肝脏处理组外其余暴露组肝脏和血清中ACP活力和AKP活力变化趋势非常相似。除了[C8mim]Cl肝脏处理组和[C12mim]Cl血清处理组外其余暴露组肝脏和血清中LZM活力在先下降而后上升到高于对照组水平,在8d时达到最高值。3、mRNA水平上的研究:在mRNA水平上本研究选取了与免疫相关的基因IL-1β,TNF-α和IFN-γ,与抗氧化相关的基因CYP1A1和GST,共5种基因。研究结果发现,三种咪唑类氯化盐离子液体处理后IL-1β基因先被抑制,而后表达被促进。而TNF-α和IFN-γ基因在处理后表达被抑制,但是在处理过程中TNF-α基因是先被促进后被抑制,而IFN-γ基因经历了被抑制促进再被抑制的过程。CYP1A1和GST基因在被暴露时间段内因不同类型的咪唑类离子液体,不同的暴露时间变化不尽相同。4、血根碱的挽救实验:在毒理实验的基础上,本篇研究对血根碱的解毒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检测了GPT,GR,LPO和NOS四个指标。暴露在离子液体4d后的泥鳅用血根碱进行4d的挽救实验,结果发现,其GPT活力,GR活力和NOS活力都趋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但是LPO含量并无明显变化。综上所述,本研究从蛋白质和基因水平上均证明咪唑类氯化盐离子液体对泥鳅有一定的抗氧化影响和免疫毒性效应,为咪唑类氯化盐离子液体对水生生物可能存在的致毒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用血根碱对离子液体暴露后的泥鳅有挽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