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日益加剧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危害到了全球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植物中的重金属抗性机制并应用于环境修复和绿色农业是植物科学和环境科学以及农业科学的交叉点和新的生长点。为了了解植物重金属抗性的分子机制,我们的研究主要是从重金属抗性植物材料大蒜(Allium sativum L.)和绊根草(Cynodon dactylon)中分离重金属抗性相关基因,并研究它们在重金属抗性机制中的功能。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加剧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危害到了全球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植物中的重金属抗性机制并应用于环境修复和绿色农业是植物科学和环境科学以及农业科学的交叉点和新的生长点。为了了解植物重金属抗性的分子机制,我们的研究主要是从重金属抗性植物材料大蒜(Allium sativum L.)和绊根草(Cynodon dactylon)中分离重金属抗性相关基因,并研究它们在重金属抗性机制中的功能。 在高等植物中有迹象表明,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低分子量蛋白-类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 Like,MTs Like)和一类具有γ-(Glu-Cys)n-Gly特殊结构的多肽-植物络合素(Phytochelatins,PCs)在重金属抗性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人们对于同一种植物中这两种重金属结合肽作用的相互关系还缺乏了解,同时对于MT Like基因以及PCs合酶基因在同一种植物中的表达模式如金属离子专一性、时空表达特点等,还没有文献报道,因此本文将首先以这两个基因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本研究采用RACE的方法,从大蒜中分离得到了类金属硫蛋白(MT-Like)的c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AY050510)。PCR和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大蒜基因组中不仅存在类金属硫蛋白基因,而且可能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对获得的MT Like cDNA进行的序列分析及同源性分析表明,大蒜MT LikecDNA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73个氨基酸,其中12个为半胱氨酸,占氨基酸总数的16.4%,并与其他植物如水稻、小麦、紫羊茅草中的类金属硫蛋白基因同源性较高,其中最高达89%。对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分析表明在N-端、C-端结构域中分别含有3个典型的金属硫蛋白的结构模式Cys-Xaa-Cys,属于典型的Type-1类金属硫蛋白。这些Cys-Xaa-Cys特征结构表明大蒜MT Like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结合二价金属离子。重金属胁迫下大蒜根中MT Like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检测表明,MT Like基因的表达受重金属离子Cu2+、Cd2+的诱导,暗示MT Like基因在大蒜对重金属的抗性中有重要作用。此外,用能谱电镜技术研究大蒜中重金属的积累与分布,以及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分析MT Like基因的表达定位与重金属的积累、转运的关系已在进行之中。 植物络合素也是富含巯基的多肽化合物,在重金属抗性中起重要作用。由植 中田科学阶梢物所恤 卜论 义物络合素结构中存在的Y-酚胺键或 p-Ala可知 PCs不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而是以GSH为前体的酶促反应产物。目前已知 Y.谷氨酚半眯氨酸二肽转肽酶(简称为 PCs合酶,phytochelatin synthase,PCS)是 PCs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编码这一关键酶的基因目前己在小麦、拟南芥菜和裂殖酵母中克隆。由于这一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较低,其克隆较困难。本研究通过设计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简并引物,从大蒜中扩增得到了345hp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此序列的翻译产物与己知的植物络合素合酶同源性最高,此cDNA序列应为大蒜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NO.AF384llo卜目前大蒜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的全长序列的扩增,以及这两种与重金属抗性有关的基因(MT Like,PCS)的表达模式仍在研究中。 木文还尝试了利用酵母重金属敏感突变株M379/8功能互补的方法从重金属抗性植物绊根草中分离新的重金属抗性相关基因。构建了用于转化的酵母质粒表达文库,探索了酵母转化体系建立的条件。曾尝试多种转化方法,并对其中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改进。下~步的工作将集中在合适的酵母突变体的筛选或穿梭表达载体的选择标记基回替换上。
其他文献
本文用根瘤菌合成血红素基因hemA,根瘤菌固氮酶调节基因nifA,固氮酶结构基因nifKDH,nifH的启动子与lacZ基因融合的质粒,通过三亲交配法将其转入豌豆根瘤菌,接种烟草发根、烟草植株和水稻。结果表明β-半乳糖苷酶有不同强度的组织化学染色反应,hemA染色最强,其它次之。显微镜观察表明在烟草发根的维管束中柱鞘细胞、水稻根皮层细胞内和细胞间隙有根瘤菌存在。从根中分离纯化细菌,LacZ染色,再
被子植物成熟的种子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但是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胚芽却具有鲜明的绿色,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莲胚芽不同于一般被子植物叶组织的色素和光合系统组成,并通过对莲胚芽成熟发育过程中的叶绿素合成和光合系统发育进行分析,探讨了莲胚芽光合特性形成的原因,最后对莲胚芽在黑暗中萌发能发育并建成光合系统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结果如下: 1,莲胚芽不仅含有叶绿素和光合
中国植被的1860个样方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克隆植物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并在大部分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同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大多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压力的能力。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克隆植物的丰富度较高。在寒冷、低氮含量、养分贫瘠的生境中出现频率较高。在高山草甸,苔原,高山裸岩和砾石稀疏植被带等胁迫生境中克隆植物占的比例较高。克隆植物中,具有不同克隆生长器官的植物在不同生境中出现频率
耧斗菜亚族是扁果草族中根据在雄蕊群和雌蕊群之间存在膜状的退化雄蕊所建立的一个新亚族。主要特征有:染色体基数7,花瓣基部具囊或距。具有退化雄蕊(Staminode)。该亚族包括三个属,分别是:耧斗菜属(Aquilegia)、天葵属(Semiaquilegia)和尾囊草属(Urophysa)。本文研究了耧斗菜亚族植物的生活习性、外部形态、花粉形态和以及种皮微形态,并根据多个DNA区段的序列探讨了耧斗菜
自1987年Woodward发现植物气孔密度随着CO2浓度升高而下降的关系以来,气孔频率参数,尤其是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与CO2浓度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陆地维管植物气孔频率与CO2浓度呈现负相关关系。最近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是利用化石植物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大气CO2浓度。前人在植物叶片气孔频率与CO2浓度存在负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重建了自泥盆纪以来的古大气CO2浓度。然而,也有研究显示不同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都是在类囊体膜中进行的,它是由脂质双层膜和色素蛋白复合物构成的。光系统II(PSII)是存在于类囊体膜中的多亚基色素蛋白复合物,主要功能是吸收光能,进行光诱导的电荷分离,产生电子传递并催化水的光解。光系统II捕光天线复合物(LHCII)与PSII核心复合物结合形成的PSII-LHCII超分子复合物,是PSII在体内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这一结构保证了LHCII吸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一、真菌诱导子对青蒿发根生长和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用3种真菌诱导子[大丽花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葡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 (Ehrenb.ex Fr.)Vuill)和束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dematium(Pers.)Grove)]分别处理青蒿(Ar temisia annua
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水分始终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最主要限制性因子之一,植物在其生长期经常遭受水分胁迫。不仅如此,随着大气同温层中臭氧浓度的减少,过量的有害紫外辐射(主要是UV-B,280nm-320nm)将穿透大气层达到地球表面。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这些地区的植物将不可避免地受UV-B和水分胁迫的共同作用。本实验是在北京东灵山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选择常见灌丛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
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已成为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5000以来是人类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时期,其气候与植被变化与人类活动十分密切,对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植被的状况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气候的状况。孢子和花粉由于其个体小、产量高和易于保存而成为植被演替和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孢粉组合的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植被的演替,吉林地区地层沉积比较稳定,本文选取哈尼湖钻孔360-
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的水生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在花部结构上有三种花型(L、M和S),故其配殖系统(mating system)为典型的三型花柱(tristyly)。但在入侵地区,它却常只有M和L两种花型,其中尤以M型占据绝对优势,使有性繁殖水平大为下降。为了解释凤眼莲在入侵过程中,花型频率为何发生变化以及该变化对其在入侵地的适应性进化上有何影响,作者在中国西南的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