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戈龙布大型滑坡工程稳定性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s1990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纵述国内外大型高速堵江滑坡的研究现状基础上,依托横向科研项目“黄河积石峡水电站库区及坝后滑坡工程稳定性研究”,针对黄河上游积石峡水电站库区戈龙布滑坡的地质历史及工程稳定性评价的各个环节展开研究工作。从滑坡所处的区域地质环境及地貌特征调查着手,结合室内试验成果,查明了戈龙布大型堵江滑坡的形貌特征、物质组成及分区特点,重演了滑坡成因机制及地质历史。首次得出了库区原Ⅳ、Ⅴ、Ⅵ、Ⅶ四个滑坡为一个大型堵江滑坡的结论,取得了戈龙布古滑坡曾经下滑堵塞黄河形成堰塞湖历时千年的重要证据;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后认为,是受地震作用溃坝形成的洪水毁灭了下游的喇家文明,中国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可能确有其事并发生于此。通过室内试验建立了重塑结构滑带土含水量和抗剪强度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合滑坡稳定性反演法多方面论证选择了滑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对多个区段用多种方法开展了多种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分析,得出了戈龙布古滑坡残体现今处于稳定状态、在水库蓄水后的正常条件下仍处于稳定状态、但暴雨或地震条件下将发生滑动破坏的结论,计算出滑坡失稳将产生2~5m的涌浪,对临近村庄建筑及人民生活有一定影响,应采取防护措施,对上游循化县城、下游积石峡电站大坝不造成明显的影响。 本篇论文主要创新点为: 1、经调查研究,首次将库区原Ⅳ、Ⅴ、Ⅵ、Ⅶ四个滑坡圈定为一个大型古滑坡残体,命名为戈龙布滑坡。取得了戈龙布古滑坡曾下滑堵塞黄河形成堰塞湖的地质历史证据。通过堰塞湖相沉积分析,确定滑坡形成时代为全新世(Q4),堵江时长在900~1700年间,是黄河上游迄今为止发现的堵江历史最长的大型古滑坡。 2、首次将文化遗址考古学、地层沉积学、水文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滑坡地质历史的研究中,并结合文化古籍记载、神话传说故事,重演了古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时空演变历史,深入探讨了滑坡地质灾害对人类文明的巨大影响。 3、首次确认是受地震作用,在距今4000年前左右,戈龙布古滑坡坝的溃决洪水造成了下游喇家文明的毁灭,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可能确有其事并发生于此。 4、本文以强化地质调查、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围绕大型滑坡的工程稳定、滑坡涌浪问题,对滑坡的地质历史、成因机制、滑面强度参数选择和稳定性评价等关键性研究内容,构建了一套关于滑坡研究的方法应用体系。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强调地质分析、强调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补充和丰富了滑坡地质灾害评价的研究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滑坡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地质灾害,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滑坡地质灾害分布最广泛,发生最频繁,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死亡
建立能精细化、合理化、科学化描述油藏特征的地质参数是油藏描述的核心内容和目的,是决定油藏数值模拟、动态预测成败的关键,是真实客观认识和高效合理开发油藏的基础。本文以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光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还有未来它的走向.它会像2003年的SARS病毒那样彻底消失吗?还是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和人类共存?如
期刊
桥式起重机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惯性会引起被吊物的摆动,使其难以精确定位,降低了工作效率,且影响桥式起重机的使用寿命。当大、小车同时运行时,桥式起重机和吊重将在三维空
深小孔在航天、武器、机械、医疗及仪器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深小孔一般采用机械钻削、激光、电火花等方法加工,但传统的机械加工存在热变形、难以加工高强度及高硬度材料等
地震勘探方法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主要的方法,但它有成本高、周期长,受某些地质条件和工作条件的影响等不足。本文综合应用非地震勘探方法,对绵竹三溪寺、什邡洛水等地区的隐
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m2,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m2,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
伺服系统中由于摩擦等非线性引起的爬行,跟踪误差等现象严重阻碍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高。为了消除或减小摩擦给系统带来的危害,提高伺服系统的跟踪性能,本文研究了摩擦建模与补偿问题,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在摩擦建模以及摩擦补偿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摩擦建模与补偿。其次,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支持向量机(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并利用LS-SVM对伺服系统中的摩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