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RC-RC竖向混合结构是指主要由型钢混凝土构件和混凝土构件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SRC-RC竖向混合结构能够充分利用普通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各自优点。这种新型建筑形式既能满足较好的结构抗震性能又能减小建筑的造价,从而能够实现较好地将经济性能与抗震性能相统一。论文对Pushover分析和时程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基本功能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通过对8层(4个模型)和12层(5个模型)共9个SRC-RC竖向混合框架模型进行静力和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了竖向转换层所处位置不同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给出了转换层所在层数与结构总层数的合理比值。通过分析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的基底剪力与顶点侧移曲线、极限层间位移角及塑性铰分布,探讨了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梁柱截面参数情况下,采用SRC-RC结构,可使结构的极限水平承载力较RC结构大幅提高;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转换层所在层数与结构总层数的比值为1/3左右时,可以有效减弱竖向刚度突变对结构受力的不利影响,能够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要求,在整个结构形成机构之前,能够出现充分的塑性铰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使结构能够经受罕遇地震作用而不倒塌;由Pushover分析得出的结构构件塑性铰发展规律可以看,推覆过程中框架的中下部各层的梁端开始陆续出现塑性铰,并逐渐向上发展,最终因中部梁形成机构导致结构破坏;通过对比模型静力和动力弹塑性分析的塑性铰分布规律,可以看出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静力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塑性铰分布存在一定差距,与静力弹塑性分析相比,在动力弹塑性分析下结构构件的塑性铰分布数量得到增加且其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