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羌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优秀文化,在今天仍然焕发光彩。羌笛是羌族特有的乐器,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同时羌族也是一个历经灾难和战乱的民族,进过长期的迁徙,从西北地区迁徙到了现今的聚居地,龙门山山脉沿线。羌笛也在羌族长年的迁徙征战中,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和形制。2006年5月20日,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龙门山沿线,发生了8.0级汶川特大地震。这一场大地震使羌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痛苦。顷刻间,北川羌族自治县被地震夷为平地,阿坝藏羌自治州在地震中损失巨大。除了遭受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羌族精神文化上损失更为严重,有的甚至无法修复。羌笛传承和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在三年的实地调研和详实的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羌笛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着重探讨了地震后羌笛的传承和发展模式。本文主要分为“序言”“羌笛的形成发展与汶川地震前概况”“地震对羌笛的影响”“地震后羌笛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问题”“传承和发展羌笛的具体措施与启示”五章。论文第一章序言部分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第二章描述了古代的羌笛、现代的羌笛、羌笛的制作、羌笛的吹奏方法、羌笛的演奏场合、羌笛的曲风及其成因和羌笛的社会功能,阐述和分析了地震前羌笛的传承人及传承方式、地震前羌笛的传承状况、地震前对羌笛的保护措施以及保护措施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第三章分析了汶川地震对传承人和传承方式的影响、对传承环境的影响、对羌笛制作的影响、羌笛文物、有声资料的损毁、对羌族民众的传承保护意识的影响以及对羌笛社会功能的影响。第四章分析了地震给羌笛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地震后羌笛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等。第五章探讨和详细阐述了传承与发展羌笛的具体措施,诸如通过商业旅游的介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个体地方法规保护、学校的教育等。最后简要分析了地震后羌笛传承和发展研究成果对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羌笛是羌族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探讨羌笛的传承和发展,对羌族灾后文化艺术重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同时也对羌笛发展流变、曲风形成、传承方式和功能进行了系统深度梳理和阐述,具有一定艺术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