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法发行证券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的非法证券活动由来已久,随着近期股市的回暖和投资者投资热情的回升,非法发行证券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的活动再度猖獗,甚至在有些地方有蔓延之势,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一状况,为了打击非法证券活动,2006年8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并开庭审理了我国证券市场“打非”的第一案。国务院办公厅为积极配合证券“打非”活动,于2006年12月12日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非法发行证券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的政策界限。虽然证监会也频出“打非”重拳,但是“打非”效果却并不能令投资者满意,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在证券立法和司法方面重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追究而轻民事责任,投资者因非法证券活动遭受的损失难以得到有效救济。本文根据证券市场中的已有案例和国务院的《通知》,结合证券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从非法发行证券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的概念、特点和表现形式入手,探究非法证券活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并进一步分析了非法发行证券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的民事责任性质,明确了追究非法发行证券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民事责任的重大现实意义。虽然追究非法发行证券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民事责任的意义重大,但与国外比较成熟的证券市场有关证券民事责任的规定相比,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在追究非法证券活动民事责任方面明显欠缺,这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和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与我国证券法律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相悖。所以,本文认为完善非法发行证券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的民事责任是当前证券“打非”活动的当务之急,不但要在法律上明确非法发行证券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的民事责任,更要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以完善司法解释的途径,对非法发行证券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的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诉讼方式、赔偿范围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以保障投资者民事损害赔偿诉权的切实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