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材料的要求更偏向于多功能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广泛应用于导电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膜性,在医药和生物工程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制备了具有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石墨烯/壳聚糖复合薄膜,并研究了石墨烯形貌、表面状态及添加量等参数对石墨烯/壳聚糖复合薄膜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论文采用球墨法机械剥离制备石墨烯(G1(球墨过程中加入了壳聚糖)和G2(球墨过程中未添加壳聚糖)),将其分别添加到壳聚糖中构建具有石墨烯导电通路的石墨烯/壳聚糖复合薄膜,并将复合薄膜与还原氧化石墨烯/壳聚糖(RGO/CS)复合薄膜进行对比。首先采用四探针法和万用电表法,研究了三种不同石墨烯以及不同石墨烯添加量对石墨烯/壳聚糖复合薄膜导电性的影响规律。采取TEM、SEM、XRD、FTIR、TG和Raman等对的形貌、片层大小、在壳聚糖中分布状况和表面状态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RGO、G1和G2影响复合薄膜导电性能的机制。采用多元醇水热法制备银纳米线,研究获得了制备高质量银纳米线(Ag NW)的规律,并探索了Ag NW和石墨烯共同添加对Ag NW/石墨烯/壳聚糖导电薄膜导电性的影响。研究石墨烯/壳聚糖复合薄膜导电性发现,RGO/CS复合薄膜在RGO添加量为8 wt%时体积电阻率达到286.74Ω?m,G1/CS复合薄膜在G1添加量为6 wt%时体积电阻率为81.25Ω?m,而G2/CS复合薄膜在G2添加量为4wt%时体积电阻率为349.71Ω?m;当复合薄膜添加石墨烯的量相同时,其导电性G2/CS>G1/CS>RGO/CS。为了获得RGO、G1和G2对石墨烯/壳聚糖复合薄膜导电性的作用机制,对RGO、G1和G2的形貌、片层大小、分散性和表面状态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RGO具有较小的片层厚度和片层尺寸,然而表面含有较多的缺陷,导致RGO/CS复合薄膜导电性较差。论文机械剥离制备的G1和G2所获得的石墨烯/壳聚糖复合薄膜导电性均高于RGO/CS,这是由于机械剥离制备的G1、G2的表面含有的缺陷比RGO更少。对比G1/CS和G2/CS复合薄膜的导电性表明,G2/CS复合薄膜的导电性优于G1/CS复合薄膜,这归因于G2片层厚度小于G1,从而使G2在壳聚糖中更容易形成导电通路。然而,G1/CS和G2/CS复合薄膜中石墨烯分散性研究表明,G1优于G2,这是由于G1表面存在CS,使其在CS中分散性更优秀。研究发现,水热温度160℃、水热时间2.5 h、PVP/Ag NO3摩尔比3:1和PVP/Fe Cl3溶液滴加时间30 min条件下能制得高质量的Ag NW。对银纳米线/石墨烯/壳聚糖复合薄膜的导电性研究表明,在低Ag NW添加量(2~10 wt%)时,Ag NW的加入会对石墨烯导电网络起到一定阻隔作用,并增强石墨烯的水平取向程度,这使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变差,该规律与文献报道的高银纳米线添加量时显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