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明代陕西行都司为研究区域,此区为明代西北边疆地区,农牧交错,各民族交错分布,战争时有发生,本文希冀能够对这一民族活动频繁,战争常发的西北边疆地带的市场贸易进行探讨。本文整体上分为五章,第一、二、三、四章分别探讨了湟水流域、庄浪地区、甘州地区、肃州地区市场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相关问题;第五章为全文的结论。内容具体如下: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以及相关研究综述。第一章概述了湟水流域的民族分布及明政府湟水流域的民族政策,湟水流域市场的分布格局以西宁卫城为中心且周边环绕镇海营、哆巴、北川三个次一级市场,构成了湟水地区汉族与西海各民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体系。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庄浪卫城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以及庄浪卫沿旧边各堡市场的分布格局。到万历时期松山地区的被明朝收复,明廷加大了在此区的经营,庄浪边堡市场得以向这一区域拓展。第三章着重考察了甘州地区的庞大驻军而产生的各种军事物资消费,从而得出沿边军事消费的产生是甘州城镇市场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洪水堡扁都口市场的形成则是各部族聚集甘州地区的结果,因为其贸易对象前期主要为各番夷,后期则为西海蒙古丙兔部,故而洪水堡扁都口市场具有茶马贸易市场与边口互市市场的双重性质。第四章从肃州镇城周边地区的民族分布与肃州城镇市场的贸易联系;肃州地区的驻军与肃州城镇市场的形成;以及西域各国乃至中亚欧洲的贡使和商人在肃州城从事贸易活动三方面分析了肃州城镇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明代后期关西各部族由于内部相互争斗及吐鲁番侵袭不断,各部族陆续内迁肃州。明政府在肃州城边外为番夷修筑堡寨以安身,允许其在驻地附近边堡进行贸易以获得生活资料。由此,在番夷驻地附近形成了为数不少的番汉民族贸易市场。第五章总结了行都司市场形成、发展的差异及原因,概括了这些市场地域分布、各地区市场关系的特征以及国家政策对这些市场的功能定位具有突出指向性和军事服务性。